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 正文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450

概要: 其实四个人的差距还是满大,首先是籍贯、年龄悬殊,王勃山西人生于650年,骆宾王浙江人生于640年,卢照邻河北人生于约637年,杨炯和王勃年龄相仿,陕西人大致生于650年,排起来有十几岁的差异。其次是他们的职业不大相同,王勃是个秘书、枪手;骆宾王是个参谋,当过文官也当过兵;卢照邻干过县尉,相当公安局长兼武装部长;而杨炯从校书郎到参军再到县令,从政从军学文的过程更复杂。第三,他们这四大杰出青年也是后人送的,看他们的经历年龄籍贯,想来联系也不怎么密切(猜测哦,猜测不等于事实,就此打住。)但他们总有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经历不平坦,出身不显赫,再就是把唐诗从齐梁以来宫体诗的泥淖中解救出来。 所谓“愤怒出诗人”,正因为他们生活在中下层,经历颇复杂,感受很深刻,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实在,老百姓能看懂,同时还能激发人们的斗志。唐初国力强盛,疆土不断扩大,知识分子颇有投笔从戎建树军功的雄心壮志,四杰的某些写出塞从军的诗篇,慷慨激昂、令人感奋地反映了这一思想情绪。例如杨烱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卢照邻的“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其实四个人的差距还是满大,首先是籍贯、年龄悬殊,王勃山西人生于650年,骆宾王浙江人生于640年,卢照邻河北人生于约637年,杨炯和王勃年龄相仿,陕西人大致生于650年,排起来有十几岁的差异。其次是他们的职业不大相同,王勃是个秘书、枪手;骆宾王是个参谋,当过文官也当过兵;卢照邻干过县尉,相当公安局长兼武装部长;而杨炯从校书郎到参军再到县令,从政从军学文的过程更复杂。第三,他们这四大杰出青年也是后人送的,看他们的经历年龄籍贯,想来联系也不怎么密切(猜测哦,猜测不等于事实,就此打住。)但他们总有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经历不平坦,出身不显赫,再就是把唐诗从齐梁以来宫体诗的泥淖中解救出来。

        所谓“愤怒出诗人”,正因为他们生活在中下层,经历颇复杂,感受很深刻,写出来的东西就比较实在,老百姓能看懂,同时还能激发人们的斗志。唐初国力强盛,疆土不断扩大,知识分子颇有投笔从戎建树军功的雄心壮志,四杰的某些写出塞从军的诗篇,慷慨激昂、令人感奋地反映了这一思想情绪。例如杨烱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丈夫皆有志,会是立功勋”,卢照邻的“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骆宾王的“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霍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这些豪壮的诗句,洋溢着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没有一点伤感的情绪,在唐以前的同类诗中是找不到的。他们的诗风开始转向刚健清新。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与齐梁以来的宫体诗相比较,用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状况,代替了宫体诗寄情声色的庸俗无聊。另外四个杰出青年用扬弃的态度,在格律音韵方面发展了唐朝诗歌,为后世的律诗发展打下基础。

      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当然就成了兄弟伙。不过,从现在的资料看来,只有杨炯和王勃过从甚密,这在老杨给王勃的诗集写序言可以看出。总的来说,这四个人是个小流派,但在当时并不成气候,慢慢的后人发现了他们在关键的时候起了相同的作用,所以授予他们初唐文学界四大杰出青年称号,大致应该好象是这样。

      至于王勃去四川散心,是找杜少辅还是找卢照邻(当时老卢在成都附近当武装部长),还是找谁谁谁,或者是自我流放,已经不十分重要了,重要的是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四、赋得南海泪满襟

      所谓“英才”,平常人嫉妒也就罢了,但如十分、百分、万分地出众,连老天爷也会嫉妒的。王勃一点点年龄就能文会诗,稍长大从龙门县跳到长安,正应了鱼跃龙门的说法,所有这些常人难得机遇都因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文辞清新,一个小小的斗鸡也铺陈出那么多的辞藻,惊动了皇帝老儿,说他名动天下不为过分,而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是《滕王阁序》,可惜的很,或许因为这序写得忒好了,写完不久,王子安踏浪归去,这就是天妒英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要到越南看在河内当县令的老爸,路过南昌,正遇上洪都督阎伯屿在江边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那时“学而优则仕”,反过来说就是“仕而学则优”大凡当官的都有两把刷子,一帮子文人官僚聚到一起,吃喝玩乐之余“登高而赋”,抒发一下感情再正常不过,写出来的东西要汇集成册,就成了所谓的书稿,就算是出版了。既然成了书,前序后跋是少不了的,王勃的《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大致就是这次聚会书稿的序言。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也不会赔本赚吆喝,阎都督借旬休机会在滕王阁上安排大家吃饭是有私心的,他要向大家推荐一个文学界猛人:女婿孟学士。宴会前孟猛人准备好草稿,只等到时在众人前面露一小手。那天,推杯换盏完了,阎首长借着酒兴拿来纸墨笔砚,假摸假样地请众人写序,大家心知肚明,纷纷摇头推辞,只有王勃毫不客气地接过,挥笔疾书。阎大人心里不痛快又不好发作,拂袖到旁边凉快去了。王勃写一句有人传一句,三两句后,阎首长沉吟不语,到后来听着听着阎大人起来拍桌子说:“不得了啊,王勃真是天才,这篇序言将永垂不朽!”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李元婴衔着银勺子出生,从小受到宫廷文化熏陶,很会享受生活,文化品位相当高,史书上说他“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从苏州刺史的位置上退下来,调任洪州都督,从苏州组织了一个歌舞团,每天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在赣江边建了这一楼阁当剧院用,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封滕王,剧院就叫做滕王阁。王勃到滕王阁大剧院时已经没有了舞榭歌台,看看眼前深秋的景色,想想沛王府里的风光,感慨就大了。

     《滕王阁序》骈体赋文,文辞绚丽、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有机结合,古往今来信手拈到,远近推拉象放电影一般,豪迈委婉融为一体。所谓文由心生,王勃的老家在河东河津,是晋陕交界的地方,一条波浪宽阔的大河在家门前流过,南北风景虽不一样,印在骨子里的东西大致相同。深秋时的黄河水与赣江水一样都舒缓了,都清冷了,河面山巅早晚之间都会升腾起淡淡的云烟;河洲的芦苇全然失去了青葱郁郁,枯萎衰败了;水鸟们耷拉下翅膀,准备渡过未来的严冬,有的撒脚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找温暖去了——这个秋天有点冷。站在高楼极目远眺,尽管有朱阁有高楼也有船工咿呀俚曲号子,但南飞的雁阵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信息?登高怀远,天地无极,古往今来的事可以感慨的太多了:李广够厉害了,数奇;冯唐够忠心了,不用;梁鸿因为篇文章屁滚尿流地到海里打鱼去了,贾谊倒是半夜里被皇帝约见了,谈了些什么!这都是命!转眼再想,大丈夫壮志凌云,百折不挠,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要抱有希望,要鼓动起我们的勇气,从而产生争取胜利的力量。整篇赋有真情实感,有切身体会,有深沉的内涵,王勃写完后,在座人都伸大拇指都五体投地都因为能见证这篇旷古奇文而荣幸,纷纷要王勃签名留念,纷纷给王勃敬酒以表示感动的心情。

传说王子安写东西时,先多多研磨,然后蒙头大睡,一觉醒来,一挥而就,不改一字。这篇序应当是即席之做,写前他只喝了一瓢酒,连最基本的句点都没有,却是字字玑珠,句句精彩,很神气的。这与王勃基本功有关,更因为这序是他的肺腑之言,在到南昌前,他还经历了第二才打击,好友推荐到虢州地方当了个小官,却杀人再获罪。两次打击,让他心灰意懒,十几年光阴荏苒,蹉跎了岁月,消磨了豪情,不吐不快。

      王勃在南昌出了风头后没多停留,一路向南。不幸的是,在渡海时遇上台风,一代杰出青年淹没在惊涛骇浪里。王勃们的唐朝就是这样的社会,他的际遇用“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表达最为适宜,而他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已不单单在说南昌一个地方,“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成了祝酒辞中必不可少的点缀,“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以统统用来概括傍晚河边的景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永远的励志名言。而“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莫不让人动容沉吟,心生悲凉,最感动我们的当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么,握手吧,朋友!为王勃,为唐朝!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滕王阁序》教学参考:少年早逝叹王勃,千古留名滕王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