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和练习12» 正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和练习12

[02-26 15:54: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   阅读:68290

概要:苍茫的暮色从远处到来,来到后什么也看不见了,但我仍然不想回去。六、小结本文虽题为“始得西山宴游记”,但行文中并没有客观介绍西山自身,而是以独特的角度写了西山以外之所见,在周围景物的映衬比较中显示西山的高大。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整理积累本课字词,重点整理“而”“之”的意义和用法3、完成《自主学习》P70“预习积累”1—7小题 第二课时一、温故而知新1、解释加点字(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觉而起,起而归 连词,表顺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连词,表转折(2)之始指异之 代词,代西山然后知是山之怪特 助词,的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2、翻译(1)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席地而坐,观赏风景,于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坐席下面。(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水相互缭绕,远处与天边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二、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和练习12,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苍茫的暮色从远处到来,来到后什么也看不见了,但我仍然不想回去。

六、小结

本文虽题为“始得西山宴游记”,但行文中并没有客观介绍西山自身,而是以独特的角度写了西山以外之所见,在周围景物的映衬比较中显示西山的高大。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整理积累本课字词,重点整理“而”“之”的意义和用法

3、完成《自主学习》P70“预习积累”1—7小题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1、解释加点字

(1)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

觉而起,起而归             连词,表顺城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连词,表转折

(2)之

始指异之               代词,代西山

然后知是山之怪特       助词,的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

2、翻译

(1)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席地而坐,观赏风景,于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坐席下面。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青山白水相互缭绕,远处与天边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二、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一)思考并回答(尽量用原文回答)

1、作者游西山的时间及起因是什么?

元和四年,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2、在作者眼里,西山有什么特点?让作者有怎样的独特感受?

特立。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二)探讨研究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借以忘忧,因此,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特殊的感觉。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

  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

  本文中心内容应是记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先写自己被登高所见的景观震惊,接着写作者见到如此美景的感受,似乎有一种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作者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是往日游览时“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特立”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故“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所以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4、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在本文没有直接写西山,而是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之艰险,由极目远眺之景“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来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穴,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5、作者怎样借景抒情?

  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三)归纳本文写法

  (1)本文运用了侧面衬托的写法

如对西山的高峻,不作正面描绘,而用众山与西山对比,来表现西山的气势非凡。

(2)运用铺垫

如文章开头,不入正题,而先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况来铺垫。

(3)前后呼应                     觉而起,起而归

如:前后心情、前后醉酒、前后归家

  

至无所见而又不欲归

(四)写作小训练

学习本文写法,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介绍给同学,要求:

1、200百字左右

2、有景有情:突出景物特点,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三、课文小结

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而是亲切的知己,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有和他相似的特征:,高洁、深邃、凄清。本文也不例外,作者以西山的乐景写出了自己的忧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写作可以借鉴柳宗元的借景抒情的方法,写景要注意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只有情寓景中,才感人肺腑。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积累字词。

2、完成本课的课时作业

 

 

第三课时《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测试(50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和练习1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