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鸿门宴》课堂实录» 正文

《鸿门宴》课堂实录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   阅读:68667

概要: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生8: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师:“其志不在小”指什么?生8:“贪于财物,好美姬”。师:也就是喜欢金银珠宝,喜欢漂亮美眉。(生笑)刘邦不喜欢这些,他喜欢什么?生8:他志在天下。师:从哪看出来的?生8: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师:哦,看相就能看出是真龙天子,你相信范增的话吗?生8:只是一个借口。师:“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生8:赶紧攻打刘邦,不要错过了大好时机。师:大好时机指什么?生8: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师:实力如此悬殊,看来刘邦难逃此劫。项羽的部下都支持消灭刘邦吗?生9:项伯不支持。师:何以见得?生9: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师: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吗?生9:不是。师:那是为什么?生9: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师: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生9:“欲呼张良与具去”。师:“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生9:不一样,这里是“离开”。师: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生9:张良曾救过他。师:课文中哪句话提到了?生9:“张良曰:‘秦

《鸿门宴》课堂实录,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
  生8: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
  师:“其志不在小”指什么?
  生8:“贪于财物,好美姬”。
  师:也就是喜欢金银珠宝,喜欢漂亮美眉。(生笑)刘邦不喜欢这些,他喜欢什么?
  生8:他志在天下。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8: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
  师:哦,看相就能看出是真龙天子,你相信范增的话吗?
  生8:只是一个借口。
  师:“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
  生8:赶紧攻打刘邦,不要错过了大好时机。
  师:大好时机指什么?
  生8: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师:实力如此悬殊,看来刘邦难逃此劫。项羽的部下都支持消灭刘邦吗?
  生9:项伯不支持。
  师:何以见得?
  生9: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
  师: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吗?
  生9: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
  生9: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师: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
  生9:“欲呼张良与具去”。
  师:“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9:不一样,这里是“离开”。
  师: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
  生9:张良曾救过他。
  师:课文中哪句话提到了?
  生9:“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师:“活”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一下它的用法吗?
  生9:救活,使……活命,使动用法。
  师:项伯此去并不是反对项羽消灭刘邦,而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从刘邦军中回来后,项伯对消灭刘邦的态度发生变化了吗?
  生9:变了。
  师:怎么变得?你读一下项伯的话。
  生9:
  师:“因”是什么意思?
  生9:趁着。
  师:趁着什么?做什么?
  生9:趁着刘邦来谢罪,好好招待他。
  师:凭什么?欠他的,还是少他的?(生笑)
  生9:刘邦立了大功,进攻他是不仁义的。
  师:不能诛杀有功之臣,为什么去刘邦军中之前项伯不这么说呢?
  生9:因为他得了刘邦的好处。
  师:什么好处?
  生9:刘邦给他举杯祝寿,并结为儿女亲家。
  师:是刘邦的傻儿子娶了项伯的俊闺女吗?(生笑)
  生9:应该是项伯的傻儿子娶了刘邦的俊闺女。
  师:项伯得到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吗?
  生:接纳了。
  师:真奇怪,项羽正在火头上,一心要灭了刘邦。项伯的话如何就能使项羽改变了主意呢?
  生10:因为项伯讲的有道理。
  师:有道理就一定能使一个正在怒头上的人改变主意吗?
  同学们再来看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你和某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竞赛,你们得了冠军,可是一向要强的你没有考过那位同学。这时,有人来劝你说,你的智商本来就不如别人,要不是他考了第一,你怎么能戴上冠军的奖牌呢?他应该多谢谢人家呢!
  这样的劝说你会接受吗?
  生11:在这句话前面,项伯还有话。
  师:在哪?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于是项伯
  师:“具”什么意思?
  生11:同“俱”,详细,详尽。
  师:详细地说,为何省略了?
  生11:前面说过了,没必要重复。
  师:在哪里?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师:“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
  生11:“秋毫”就是秋天里鸟兽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
  师: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
  生11: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
  师: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变故。
  师:“所以”什么意思?
  生11:……的原因。
  师:“倍德”什么意思?
  生11:忘恩负义。“倍”同背,背叛。
  师:刘邦说的是真心话吗?
  生11:不是,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
  师:刘邦这番话说给谁听的?
  生11:说给项羽听的。
  师:有根据吗?
  生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的带给项羽听。
  师:我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呢?
  生12:刘邦的这番软话满足了项羽的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就像刚才老师所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有同学说:“某某同学说了,他这次考得好只是一个意外,他最清楚自己的成绩远不如你。”你还会生气吗?再者,项羽这次兴兵伐罪,本来就出师无名,现在正好找一个台阶下。
  师:项羽本来要杀刘邦,秣兵厉马,杀气腾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可是听了刘邦托项伯传来的软话,听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批评,竟然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刘邦是一个人来赴宴的吗?
  生:不是。
  师:带了多少人?
  生:百余骑。
  师:“骑”什么意思?
  生13:一人一马为一“骑”。
  师:为什么带百余名骑兵?
  生13:如果遇到危险,可以保护刘邦突围。
  师:谈得拢,就吃;谈不拢,就跑。(生笑)一起读课文“至鸿门……”
  生: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师:“谢”什么意思?
  生14:道歉。
  师:为何要道歉?
  生14:“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师:解释一下?
  生14:自己没有料到能先入关破秦,抢了项将军的风头。
  师:“郤”什么意思?
  生15:同“隙”,隔阂,嫌怨。
  师:刘邦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是什么意思?
  生15:我们本来是亲密的战友,现在您生我的气,都是小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
》《《鸿门宴》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