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 正文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   阅读:68628

概要: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这样就能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分析方法。 (一)假言因果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三)披文示意法。 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不少同学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那么,如何运用事例来论述观点,把论证推向深入?关键是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把握四个思考方向:

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

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这样就能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分析方法。

(一)假言因果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二)同类归纳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三)披文示意法。

即披露一段文字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当然解释意思本身也是在证明观点。

不少同学写作文喜欢引用名言名句,但往往只是简单地引一下就完了,有时这样的效果不好,可作适当分析。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

(四)意义分析法:

也叫例后分析评价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意义分析法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从……中,发现……,感受到……”。要紧扣论点,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评价,语言要精炼,要言不繁,点到为止。

(五)正反对比法: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注意由事例推及观点,在举例后辅以论理,一正一反,比较阐述。言之成理,增强说服力。

(六)叙议交融法:

叙述交融法即叙中有议,议在叙中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论证过程中,将论据的叙述融于排比兼反问的说理之中,一箭双雕。做到语言简洁有力,信息含量丰富,逻辑性强。

只靠堆砌材料来诠释话题,揭示论点,决非上策,绝不能成就深刻之作。同学如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发诸真情把道理议深议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更显深刻,更富理性之美。

[典题探究] (2008•高考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海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送小海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滩里的小海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小海龟是“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沙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机会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的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读]

材料涉及三个对象,除“好心的游客”外,还有幼龟和老鹰。假如从幼龟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了解情况,由于人为干预、获得错误信息而遭受损失;从老鹰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未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据此,还可从“审时度势”“信息与成功”“生存法则”“坚持不懈”等角度切入题意。只要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就是符合题意的。

有了正确的立意,下一步就是对观点进行论证的工作了。要灵活运用几种分析方法,发诸真情把道理议深议透,就能使文章更具有真情实感,更显深刻,更富理性之美。就本题而言,意义分析法较为适用。叙述事实论据后用精炼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可以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揭示危害等。

[范文引路]

变味的善良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六章:议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