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案教学设计3» 正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案教学设计3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99

概要:2 课文分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问题6:比较《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案教学设计3,标签: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问题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问题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6:比较《山行》与《秋词》
  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四、背诵活动


上一页  [1] [2]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词三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教案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