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马说》导学案6»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马说》导学案6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90

概要: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资料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故有“伯乐不常有”之叹。2、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马说》导学案6,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

资料链接

1、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故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学后收获:


上一页  [1] [2]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马说》导学案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