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致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正文

《致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96

概要: 主持人:诗句“像沉重的叹息”放在这里表现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来讨论讨论。(把握关键,顺势导引,“主持”有方。) 生10:我们认为诗中的“像刀、像剑,也像戟”等句了好像有一种浓重的火药味在里面,读起来不太舒服…… 主持人:这位同学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否刚才那个小组的意见,认为这首诗通篇都是写得好,但“像刀,像剑,也像戟”等句子不符合男女之间谈情说爱的情调,有浓重的火药味(众大笑)。但他还没有回答出“沉重的叹息”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继续讨论。另外,诗中的“像刀,像剑,也像卉”是不是不符合这首诗的主题? 生11:我认为诗中对象征男性阳刚之美的橡树的赞美和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木棉树的赞美,都表现了作者特有的风格,这是自读提示中告诉我们的。 我认为这“沉重的叹息”是女性柔韧情感的显现,这也是一种象征。 生12:女性的柔韧是一种美,可是“叹息”往往是令人焦虑的,何况这叹息前又有“沉重”。(众大笑) 生13:女性的柔韧固然一种美,但女性也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有自己情感外的表达方式,“沉重的叹息”恰恰是女性深沉的柔

《致橡树》课堂教学实录,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主持人:诗句“像沉重的叹息”放在这里表现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来讨论讨论。(把握关键,顺势导引,“主持”有方。)
    生10:我们认为诗中的“像刀、像剑,也像戟”等句了好像有一种浓重的火药味在里面,读起来不太舒服……
    主持人:这位同学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否刚才那个小组的意见,认为这首诗通篇都是写得好,但“像刀,像剑,也像戟”等句子不符合男女之间谈情说爱的情调,有浓重的火药味(众大笑)。但他还没有回答出“沉重的叹息”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继续讨论。另外,诗中的“像刀,像剑,也像卉”是不是不符合这首诗的主题?
    生11:我认为诗中对象征男性阳刚之美的橡树的赞美和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木棉树的赞美,都表现了作者特有的风格,这是自读提示中告诉我们的。
    我认为这“沉重的叹息”是女性柔韧情感的显现,这也是一种象征。
    生12:女性的柔韧是一种美,可是“叹息”往往是令人焦虑的,何况这叹息前又有“沉重”。(众大笑)
    生13:女性的柔韧固然一种美,但女性也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有自己情感外的表达方式,“沉重的叹息”恰恰是女性深沉的柔韧之美的表现,难道美就一定是要喜滋滋的吗?(众又大笑)
    主持人:刚才几位同学的意见都不错。“叹息”是一感情的流露,“沉重”一点或许更美。(众笑学生鼓掌)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师:(起立,向主持人示意)刚才大家的讨论很好,也很深入。我补充一点,这首诗是舒婷的名作,表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爱情观。但有一点要明白,这首诗写在什么时候呢?(生:写在1979年)对,写在1979年,也说法是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不久。当时仅二十几岁的诗人,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未来;那么,她当时写的诗还比较嫩气一些,是不是?如果今天的舒婷要再一次“致橡树”,想她可能会对诗中的有些诗句做调整修改,就不会像“这才是伟大的爱情”那么直露简单了(众大笑),下面请主持人小结一下。(及时评议,画龙点睛。)
    主持人:这首诗写在十的动乱之后不久,诗人用多种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自己崭新的爱情观;但由于是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诗人的情感还没有完全现代化,所以,爱情观也还没有完全现代化……(众大笑,热烈鼓掌。)
    师:(向主持人表示谢意)你的主持很出色,谢谢你!(主持人含笑走回座位)讨论就此结束,好吗?下面我们试做三个作业:①重写一段自读提示,或对自读提示进行一些修改;②代今天的舒婷修改一下有的诗句;③写一篇短文“读《致橡树》”赏析一下这首诗。第三个作业放到课后去做。右面两个小组和左边一个小组修改提示,其余的修改诗句。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师:(看了看时间,走进学生中去,时而听讨论,时而点拨几句,连续走进三四个小组,五、六分钟后,走到讲台前。)同学们作业时都很认真,当然,我们的作业不可能尽善尽美,只要有道理就行。下面,先请修改自读提示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修改的,原文哪些地方不太妥当,如何修改,为什么?(这是教者有意带领学生走向“高于教材”的境界。)
    生14:我们小组修改自读提示的意见是:在提示的前面或恰当的地方点明一下写作时间,以便阅读全诗时能结合时代背景更深入地理解;另外还可以在提示里结合另外一些课文点拨一下,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爱情观。
    生15:其实,有关爱情的课文还有,如《与妻书》、《荷花淀》等,提示里如果能够结合一下这些课文,效果会更好。
    师:以上同学的意见很好!提示里结合一点课文,比如高二的《孔雀东南飞》,高一的《荷花淀》等,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中的爱情观。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16:提示中除了对这首诗的有关写作方法提示点拨外,还可以就诗中有些不符合现代语法的句子说明一下,以便我们较快地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师:很有道理!这边小组的同学的意见呢?说出来大家听听。”
    生17:整个提示写得还不错,但可以在文末点明,在否定了旧的爱情观的同时,也就对十年动乱……
    师:哦,对不起,我还没听明白,请你再说一遍好吗?(走近该生)
    生17:……应该点明,诗人在否定了旧的爱情观的同时,也同时否定了整个十年动乱社会;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表现了一种美好的理想。
    师:同学们提出的修改意见非常好,很有价值;引人思考。下面呢,请修改诗句的小组发表意见。
    生18:我们小组认为,可以把“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中的“红硕”改成“雪白”更好一些,因为雪白象征一种圣洁,更能突出爱情的纯洁……
    生19:另外,可以把“我们分担”“我们共享”中的“我们”改为“你和我”,那样既表示强调,又能表明一种更深沉的关系。
    生20:我们小组认为诗句不需要修改!因为舒婷的诗是朦胧的,读起来给人一种朦胧感,改得直白了,就没有朦胧味了。”
    生21:为了和诗中的“像刀,像剑,也像戟”对比,可以把“像沉重的叹息”等两句改成“像冰淋,像雪峰,像大海”之类,当然,我们这里的改只是一种学习,不一定对。
    师:正像刚才这位同学讲的,我们这里的改,只一种学习,学习嘛,就可以随便一点畅所欲言,对吗?我想舒婷要是在这里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如果她想再写一首诗,把大家带进21世纪,一定会写得更好……—(下课铃响)
    生仍专注地看着教者
    师:下去等大家把这个单元的诗学习完以后,写一篇诗歌,好吗?我想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行吗?我马上就要回上海了,我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我们仿佛分离,心,却永远在一起。(学生喜悦地鼓掌,众大笑。下课。)


上一页  [1] [2] 


Tag:高一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致橡树》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