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促织》教案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四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08

概要:起因:征虫 开端:觅虫 发展:求虫——得虫 高潮:失虫——得虫——斗虫 结局:献虫 尾声:因虫得福 2、据情节,可以看出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明确:(1)故事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2) 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3) 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得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变化,就是在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3、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 明确: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的;成名一家遭

《促织》教案2,标签: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起因:征虫 
开端:觅虫 
发展:求虫——得虫 
高潮:失虫——得虫——斗虫 
结局:献虫 
尾声:因虫得福 
2、据情节,可以看出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明确:(1)故事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2) 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柳暗花明又一村”;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3) 这样写的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得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作品中的波澜,就是在揭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变化,就是在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3、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 
明确:求神问卜,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的;成名一家遭受的大苦难,精神所受的大折磨,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皇帝的一点小小的爱好、小小的乐趣,成子魂化促织正是大苦难与小乐趣的矛盾无法解决的产物,有了这头小促织,皇帝的小乐趣得到了满足,成名的大苦难才能中止,这是荒唐的,却又是深刻的;这是可笑的,却又揭露了血淋淋的现实。这两处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良好愿望。 
五、赏析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 
1、速读课文,找出哪些文字写“悲”,哪些文字“叙喜”。 
2、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悲),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惊),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喜),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喜)。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官(贪)吏(虐),至使百姓(家破人亡)的罪恶现实。 
六、课堂小结。 
一只小小的蟋蟀,使成名一家死去活来,因祸得福,生动地表明了统治者的快乐、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暴露了清初社会政治的黑暗,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真实加想象,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有深度,情节奇妙有趣。
七、课后作业: 
1、通读全文,能口译。 
2、掌握第二教材上列出的本文重点字词及语法现象。 
3、思考本文的主题。


上一页  [1] [2] 


Tag:高四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

上一篇:《促织》教案3

》《《促织》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