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 正文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02

概要:[提问] 孟子的蓄意周旋,借题发挥,果然引起了齐王的兴趣,于是齐王情绪好转了,你们看哪一句话看出来齐王情绪好转了? [明确] 可得闻与? [活动] 我们把孟子与齐王对话的第二回合,这一答一问再读一下。请左三排答,右三排问,注意语调。 [活动] 生读:甲:“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乙:“曰:可得闻与?” [提问] 按常理来说,孟子这个时候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他的大道理了。但是孟子又两次对齐王发问,怎么发问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一问什么?(“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二问什么?(“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赏析] 这里我们注意到孟子的转换话题法多么巧妙啊。其实他已经悄悄的不知不觉的两次转换了话题。第一次由“先王之乐”,“世俗之乐”转到了“今之乐”和“古之乐”。第二次又由“今之乐”和“古之乐”的“乐”转移到“臣请为王言乐”这个“乐”。这个乐是什么乐呀?欢乐快乐。欢乐快乐是人民的一种态度,感觉,这样就悄悄地把一个音乐的论题转移到了政治的论题上。(板书:音乐——政治)。所以这个“乐”字尤其要引起我们注意,它有的时候谈论的是音乐,有的地方他讲的是一种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提问] 孟子的蓄意周旋,借题发挥,果然引起了齐王的兴趣,于是齐王情绪好转了,你们看哪一句话看出来齐王情绪好转了?
[明确] 可得闻与?
[活动] 我们把孟子与齐王对话的第二回合,这一答一问再读一下。请左三排答,右三排问,注意语调。
[活动] 生读:甲:“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乙:“曰:可得闻与?”
[提问] 按常理来说,孟子这个时候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他的大道理了。但是孟子又两次对齐王发问,怎么发问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一问什么?(“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二问什么?(“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赏析] 这里我们注意到孟子的转换话题法多么巧妙啊。其实他已经悄悄的不知不觉的两次转换了话题。第一次由“先王之乐”,“世俗之乐”转到了“今之乐”和“古之乐”。第二次又由“今之乐”和“古之乐”的“乐”转移到“臣请为王言乐”这个“乐”。这个乐是什么乐呀?欢乐快乐。欢乐快乐是人民的一种态度,感觉,这样就悄悄地把一个音乐的论题转移到了政治的论题上。(板书:音乐——政治)。所以这个“乐”字尤其要引起我们注意,它有的时候谈论的是音乐,有的地方他讲的是一种欢乐,人民欢乐这样一种态度的问题。
孟子的更高明的地方,还在这两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发问上。他步步地诱导对方,诱导齐王,悄悄地不知不觉地离开了他自己的阵地,而纳入到自己替他设下的网中。这样的方法,这二问二答,在论辩的艺术中叫引蛇出洞(板书:引蛇出洞)。还没有入洞,还没有完全接受孟子的观点。所谓出洞也就是离开他自己的阵线来到孟子为他设下的轨道中。引蛇出洞事实上就是一种诱导就范法。(板书:诱导就范法)
[小结、活动] 我们学了《齐桓晋文之事》,知道齐王主张以武力来争霸天下,以战来称霸,而孟子、儒家是主张仁政、王道。他们两可以说大相径庭,如果正面来说能不能接受呢?不能。势必要引起对方的抵触。所以孟子不这样做,绕开这个话题,迂回曲折,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从兴趣上、情绪上、心理上调动对方的兴趣,使对方不知不觉,慢慢离开他自己的阵地,投入到孟子设下的网中,这样的论辩艺术是非常的高明的。让我们把这两问两答再来读一遍。男生读问,女生读答。(独乐乐……不若与众)
[活动] 这样做就使孟子在论辩当中始终牢牢地掌握着主动权,现在说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下面我们看看孟子是如何说理的。从“臣请为王言乐”开始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到课文的最后。
[点评] 同学们越读越快了。确实我们知道孟子的文章喜欢采用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形成说理特有的气势,如长江大浪,奔腾而下,咄咄逼人,横行无阻,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气势,读出节奏。但是读出节奏不等于越读越快。这一点我们要把握住。
第二个我们要注意语调。同学们刚才还没有完全把语调读出来。请看,六七八九句这几句的语气应该怎样读?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猜测的语气。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猜测的语气。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控诉、责难的语气。要像控诉一样。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控诉、责难的语气。
[诵读提示] 这个语气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引起注意,责难的语气不要求对方回答,要读出控诉来。疑问的语气表示猜测,也不要求对方回答,但要读出心中的猜测来。
[讲解] 第三点我们要注意刚才这段文字的方法,孟子在这儿没有采用从逻辑上进行说理的方法。而是采用形象的描绘法给我们描绘了几幅图景?几个镜头?(两副图景、四个镜头。)哪一个镜头和哪一个镜头内容一样?(第一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内容一样。第二个镜头和第四个镜头也是一样的。)但是哪些镜头他的表情不一样?(一二个镜头和三四个镜头的表情不一样。)一二个镜头的表情集中在哪几个词语上?(疾首蹙颚——疾首就是头痛,蹙就是收紧。)——好比一个人非常痛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会是这种表情。为什么水深火热呢?因为暴政,国君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去鼓乐奏乐,排场多大呀?吹钟鼓管乐之音。仪仗队,羽毛之美。但是劳命伤财,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于是他们路上相遇一个一个都是皱着眉头,怨声载道。这是第一副画面。
第二副画面:举欣欣然有喜色——喜洋洋的。为什么喜洋洋?国君不是还是在打猎吗、还在鼓乐吗?做的事情一样啊。为什么百姓就欣欣然有喜色了呢?人民安居乐业,保身立命。那么他就会祝愿自己的国君健康长寿,不然他免得又碰到一个暴君,重新陷入水深火热当中。
[提问] 这种说理方法是什么说理方法呢?
[明确] 采用了对比展开,形象描绘的方法。(板书:对比展开法、形象描绘法)
[小结] 它给我们展开了哪两副图景,总结一下。比如老百姓在路上奔走相告,怨声载道。(板书:民怨载道图。)
还有一副图呢?他们互相拿着酒杯给祝愿国君健康长寿,上下表现一种政通人和,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们叫做黎庶安乐图。(板书:黎庶安乐图。)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读的时候就注意我们刚才谈到的这几点,我们都要通过我们的朗读把它再现出来。我们再读一遍。请三排的同学读第一个画面的第一个镜头,另三排同学读第一个画面第二个镜头,我们注意到在一副画面结束以后每一次都有一个及时的总结。哪一句话是总结的?(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这一句应该大家一起读。为什么要总结呀,在说话到一定的时候,用简明的扼要的话,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从逻辑上来讲就是一种及时的归纳。它有助于把自己的观点表现得更加的概括,更加的鲜明。这种归纳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这个归纳大家一起读。
第三个镜头还是这三排同学读。第四个镜头这三排同学读。最后在一起概括。读的时候控诉的时候面对的时候转过来。如果是疾首蹙额,就要真的疾首蹙额。笑嘻嘻那就不对了。 但是反过来,如果是喜洋洋的话,你也应该欣欣然表现出来。就不能换成疾首蹙额了。还要注意语调。
[活动] 生读。
[点评] 有同学在读的时候已经开始把表情表现出来了,但是还不到位,我再请四位同学来读。
[小结] 大家看这四位同学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把表情全部都读出来。没有。欣欣然好象太凝重了吧。很严肃,不像欣欣然的样子。我们要想想为什么国君同样的鼓乐田猎,百姓的反映却完全不同呢?每副画面后面都点出了形成截然不同的原因了。帝王一个人的穷奢极欲如果建筑在万民的痛苦之上就会出现民怨载道的场面。为什么原因呢?不与民同乐。反之,他虽然还是这样,老百姓安居乐业,那就黎庶安乐。这是因为,他能与民同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