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教案2» 正文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教案2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73

概要:明确:本文较之《我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长、时间词明确、采用倒叙写法。 3.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出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本文的5W。 四、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内容,进一步明确本文的5W和1H。 2.作者在本篇新闻报道中为什么要时间词明确、采用倒叙写法呢? 附:板书设计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 泽 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 一、5W 何人:中英政府 何时:交接仪式于6月30日23时42分到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 何地: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 何事:香港回归,政权交接 为何:香港是英国殖民地,中英经过谈判于1997年7月1日收回 二、思想情感:爱国,自豪 第二课时 一、研读新课 1.本文把事件经过叙述得如此详细,篇幅较长,为什么?如果将这一素材写成一篇短消息行吗? (提醒学生关注事件的重要性和事件的重要环节) 明确: ⑴ 香港回归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一篇新闻,必须突出重点,就该篇新闻的性质而言,此次事件的重点当然是在移交仪式上,其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文章几乎把全部过程都加以记述。 ⑵ 这篇消息有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教案2,标签: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明确:本文较之《我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长、时间词明确、采用倒叙写法。

3.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出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本文的5W。

四、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内容,进一步明确本文的5W和1H。

2.作者在本篇新闻报道中为什么要时间词明确、采用倒叙写法呢? 

 

附:板书设计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 泽 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

一、5W

何人:中英政府

何时:交接仪式于6月30日23时42分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

何地: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

何事:香港回归,政权交接

为何:香港是英国殖民地,中英经过谈判于1997年7月1日收回

二、思想情感:爱国,自豪

 

第二课时

一、研读新课

1.本文把事件经过叙述得如此详细,篇幅较长,为什么?如果将这一素材写成一篇短消息行吗?

(提醒学生关注事件的重要性和事件的重要环节)

明确:

⑴ 香港回归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一篇新闻,必须突出重点,就该篇新闻的性质而言,此次事件的重点当然是在移交仪式上,其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文章几乎把全部过程都加以记述。

⑵ 这篇消息有两千多字,是一篇比较长的消息。之所以作者采用这种全景式的详细报道是因为:香港回归是全世界瞩目的世纪性的大事,香港回归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抗争才赢得的光辉的日子,是全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的历史时刻。本文写得最详细的是江 泽 民的讲话,其中包括了对邓小平的缅怀,香港回归后的大政方针和对世界做出的承诺等。从这么多的内容来看这篇报道是不适合写成短消息的。

2.在整个过程中,本则消息记叙是以时间顺序的分分秒秒推延为特点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具体的时间以及对应的事件。

(学情预测:问题很简单,学生能很快找出精确的数字)

明确:本文出现的数字近20处,大多数十分精确,如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6月30日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23时46分,中英双方代表入席;

23时59分,英国国旗降落,花了50秒钟;

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国旗上升;

零时10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还有:一个半世纪,156年,1840年鸦片战争,150多年,4000多位中外嘉宾,3个不平等条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3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代表,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等等。

3.把这些放在一般的记叙文中,应该是有记流水帐之嫌,但在本文中却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肯定的回答,认为这篇文章也是同样给人很不紧凑的感觉;一种是否定回答,但是可能回答的不完整也不准确。)

明确:

首先,众所周知,回归时刻的一切,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的崛起的表现;这些精确到分秒的计时,表明了交接仪式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庄严神圣,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忘记,都深深地嵌进人们的记忆。有些时间还反复出现,如:一个半世纪(两次),156年,150多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等,表明了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凌辱,盼望回归的时间太漫长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历尽艰辛,表明了要记住这一段屈辱的历史,记住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其次,这是新闻,在其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如这五个何中,有四个何,即何人,何故,何地,何故,都是人所共知,对于新闻来说,没有太大的、能够发挥乃至炒作的新意。而何如(How),对于读者来说,则充满了新意。这种新意,不在事情的结果,因为其结果早已决定了,没有任何预期之外的细节。而过程,尤其是具体时间,每一分、每一秒的进程,则充满了新意。流水帐式的罗列,本来是叙事的大忌,在这里却不再是繁琐的铺陈,而是历史价值的强调。

这同样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作为表现手段,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一切取决于具体文体和特殊的情境,以灵活运用为上。

3.讨论:“顺时叙事”与“逆时提前”。

(学情预测:可能很多同学不是很理解什么是“顺时叙事”“逆时提前”,需要先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

明确:

顺时叙事:按时间顺序的叙述。

逆时提前:又叫高潮提前,将事件的高潮放到文章的最开头,或者提前叙述。这种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那就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在顺时叙事之前安排一个逆时提前呢?

(学情预测:这里学生能想到的是起到突出和强调等作用,引导学生从新闻的特点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

这是新闻消息的文体决定的。虽然新闻以顺时的叙述为主,但是顺时叙述只用在新闻的主体上;在这之前,新闻最为重要的成分,不但要放在主体之前,而且还要压缩为简短的“导语”,作为标题,放在文章之前。和一般叙事文体相比,新闻的这种结构模式,被一些新闻从业者称为“高潮提前”。在小说中,高潮是在文章后面部分的,而新闻却要提到文章的最前面、最显眼的部分。

4.这则消息的结构仅仅是单一的高潮提前吗?不是的话,那是一种什么结构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