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苏教版高二选修《“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复习学案» 正文

苏教版高二选修《“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复习学案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638

概要:5、、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送魏万之京 》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苏教版高二选修《“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复习学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5、、前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送魏万之京 》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李白送别诗赏析:

一、壮别

在李白的送别诗中,很少看到眼泪,更不用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诗人豁达大度、豪爽俊逸,唐代诗人魏颢描述李白“眸子炯然,哆(张口状)如饿虎”,不似多愁善感之辈,故虽感情丰富,视友如亲,但离别之际,决不会“儿女共沾巾”,而只能予人以昂扬进取之勉。如《渡荆门送别》一诗,便是壮别之代表。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时年25岁。这次出蜀,可谓壮游:经巴蜀,出三峡,直冲荆门山以外,飞驶至楚汉之间。诗人亲历巴山蜀水之险恶,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的惊诧,亦不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欢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充满新奇、惊喜。那连日来跟在诗人身边的两岸群山逐渐消退殆尽,开阔的江面扑面而来,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逝去,直到那水天相连的远方,何其壮美。夜半时分,俯瞰江面,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昼晴空,远眺天边,云蒸霞蔚,变幻无穷,又似海市蜃楼一般奇妙。江山多娇,思绪万千,忽而生发思乡之幽情,乃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之玄。读到这里,方知诗人所指的送别者竟然是故乡之水!正是这“故乡水”,不辞万里把诗人送上生活道路的远大前程。全诗以启程远游起笔,以途中所见景色为干,以惜别作结。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气势磅礴,情思绵长。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雄伟奇丽的画面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和随意的拼凑。荆门外的所有景色都与长江密不可分。它们以长江为中心,共同和谐地构制成一幅雄伟奇丽的江景图。这个背景,对于表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可谓相得益彰。“情乐则景乐”,“景语亦情语”。毫无疑问,《渡荆门送别》所写的景物全染上了诗人内心的感情色彩,进入诗人眼中而又形诸诗人笔下的荆门外雄壮奇伟的自然景色,与这位青年诗人初离故土,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追求那不平凡事业的广阔胸怀和奔放热情的情调是和谐一致的。

如果说,李白初次离开从小生活的蜀地到楚国游历为壮游的话,那么,与“故乡水”的离别乃是壮别。

全诗意境高远,想象瑰丽,形象奇伟,语言精美,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和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等描摹同样脍炙人口。“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何其瑰丽,“下”与“飞”之配搭,“生”与“结”之合用,把水中月影的变化过程及海市蜃楼的奇特幻象写活了,令人叹为观止。

像这类表壮别的诗篇还有《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起句“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便一扫悲秋古调,宴别顿觉欢快美好,友人们自然不生“悲哉秋之为气也”之情。全诗景新情深,热烈奔放,结句虽有“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之叹,却丝毫无碍于诗人豪情的宣泄。而《南陵别儿童入京》结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更是高唱入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苏教版高二选修《“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复习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