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选修《拟行路难》学案» 正文

新人教版高二选修《拟行路难》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153

概要:一、整体把握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1)泻水置平地(2)各自东西南北流(3)举杯断绝歌路难(4)心非木石岂无感(5)吞声踯躅不敢言答案(1)泻水/置/平地(2)各自/东西南北/流(3)举杯/断绝/歌/路难(4)心非/木石/岂/无感(5)吞声/踯躅/不敢言2.默写。(1)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答案(1)各自东西南北流(2)心非木石岂无感二、细部探微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答案泻水置于平地之上,就会依着地势的高低而流。命运也是一样的,这如同封建的士族门阀制度一样,有才能的庶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从诗歌本身看,似乎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这是反讽的笔法。“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的压迫的强烈不满和反抗。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

新人教版高二选修《拟行路难》学案,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一、整体把握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答案 (1)泻水/置/平地(2)各自/东西南北/流(3)举杯/断绝/歌/路难(4)心非/木石/岂/无感(5)吞声/踯躅/不敢言

2.默写。

(1)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 (1)各自东西南北流 (2)心非木石岂无感

二、细部探微

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答案 泻水置于平地之上,就会依着地势的高低而流。命运也是一样的,这如同封建的士族门阀制度一样,有才能的庶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

从诗歌本身看,似乎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这是反讽的笔法。“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的压迫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一、中心主旨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受压抑的痛苦,比较偏于哀怨。

二、写作特色

诗歌跌宕起伏,心理历程曲折婉转,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三、文白对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  东西 南 北流 。人生亦有命,平地流水,水流方向不一而恰如人生贵贱不齐;人生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酌 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 歌路难。愁闷须自己宽解,举杯酌酒,暂时使我不得悲唱。但人心非木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石,宽解实在是太难,更何况,有时所愁所感是难言或不敢言。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D.投箸(zhù)  尽管(jǐn)  比拟(nǐ)

答案 D

解析 A.歧qí,塞sè;B.应yīnɡ;C.馐xiū。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倾泻 劲健 寄寓  B.斟酌 悲愤 徘徊

C.自宽 精练 华丽  D.慷概 歌谣 风骨

答案 D

解析 概—慨。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答案 C

解析 A.用于夫妻之间;B.指有可以赞赏、欣赏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D.望文生义,“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8年春运开始的第一天,安徽芜湖火车站就发生了因拥挤致使一名大学生死亡事件,给春运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B.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8年3月5日开幕,康厚明、胡小燕、朱学芹三位农民工荣幸地担任了人大代表。

C.在2008世乒赛中,中国女团以3∶1战胜了新加坡队,荣获八连冠。

D.贾庆林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政协要力促“五个和谐”。

答案 C

解析 A.主语不明,应在“给”前面加“这”;B.把“担任”改为“当选”;D.缺少宾语中心词,句末加“建议”。

二、文本阅读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回答5~7题。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答案 C

6.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1] [2]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高二选修《拟行路难》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