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长恨歌》课堂教学实录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434

概要: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看法(略),以赞成第三种者为多 师: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

《长恨歌》课堂教学实录,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看法(略),以赞成第三种者为多

  师: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诚然,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第一单元的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我们在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时,也应该要知人论世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自己的爱情经历,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讽刺和批判(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且不让他们见面),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歌颂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

自学检测:由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师:下面我们完成当堂训练读下面的诗歌,书面完成1、2两题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由于学生课堂上已经有所得,故而思想上比较轻松的接受了任务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动手答题能力,加之再次复习运用当堂所学内容与第一题相比,第二题的做题情况要更好一些

教后反思:因为诗歌的故事性较强,而且写作背景比较曲折动人,学生在初步接触时,兴趣比较浓厚但这时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魅力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的思路引到对文本的感悟上来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在写作运用的环节操作实践中,发觉在答题方面的引导多,而对写作,指导的不到位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上一页  [1] [2] [3]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