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教案教学设计2» 正文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教案教学设计2

[02-27 13:00:3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526

概要:(二)背景介绍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原诗自注:“苦宫市也。”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 (三)文本分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伐薪烧炭南山中”,主要是讲述卖炭翁之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说明烧炭工序较为复杂,时间较为漫长。“南山”为烧炭地点,此处南山即王维诗歌中所谓的终南山,常有豺狼出没,荒无人烟,极言环境险恶。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抓住满面、两鬓、十指,对卖炭翁进行肖像描写,突出卖炭翁生活之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此句是说卖炭翁为什么要在一个危机四伏、天寒地冻的环境烧炭,即为了解决穿衣和吃饭问题。这里暗示卖炭翁没有土地,贫穷得无立锥之地,故而烧炭换取微薄的收入是他唯一的生存途径。这样的描写,拓宽了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度与广度。 同时,这一句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从上面可知,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教案教学设计2,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二)背景介绍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原诗自注:“苦宫市也。”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

(三)文本分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伐薪烧炭南山中”,主要是讲述卖炭翁之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说明烧炭工序较为复杂,时间较为漫长。“南山”为烧炭地点,此处南山即王维诗歌中所谓的终南山,常有豺狼出没,荒无人烟,极言环境险恶。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抓住满面、两鬓、十指,对卖炭翁进行肖像描写,突出卖炭翁生活之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此句是说卖炭翁为什么要在一个危机四伏、天寒地冻的环境烧炭,即为了解决穿衣和吃饭问题。这里暗示卖炭翁没有土地,贫穷得无立锥之地,故而烧炭换取微薄的收入是他唯一的生存途径。这样的描写,拓宽了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度与广度。
  同时,这一句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从上面可知,卖炭翁极为贫穷,画面中的卖炭翁,年老体迈,衣衫褴褛。按常理,应该希望天气暖和一些,但尽管自己衣衫单薄,他却希望天气更加寒冷。因为,也只有这样,自己所烧的炭才能卖出个好价钱。这凸显了卖炭翁复杂的心理。“可怜”一词,包含了诗人对于卖炭翁的无限同情。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这正是卖炭翁的期待,故而他趁着天色尚早,不顾寒冷,驾车进程,可谓期待满怀。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日头已经很高,说明从城外到城内,从山野到城中,路途遥远,何其艰辛。然其中似乎并未能感觉到卖炭翁的一丝抱怨,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卖炭翁依然充满了期待:他似乎并不在乎路途多么难走,多么艰辛,只在乎一车炭能够值多少钱。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四句是说卖炭翁先前的期待与希望转瞬间化为泡影。这几句,既有形貌描写,也有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掠夺百姓行径的一种愤怒与批判。

(四)表达技巧

  陪衬与反衬是《卖炭翁》一诗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肖像描写、环境描写陪衬卖炭翁生活的艰辛,激起人们对于生活艰辛的卖炭翁的无限同情。
  第二,以环境之艰难反衬卖炭翁愿望期待之强烈,为前后鲜明的对比做好了铺垫,进而表现在“宫市”环境下百姓被剥削的悲惨命运。
  第三,“翩翩两骑”与“牛困人饥”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之悬殊。
  第四,“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宫市对百姓掠夺的残酷。
  第五,以先前炽烈的希望与期待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可悲可痛。

(五)主题概括

  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无限同情,对统治者掠夺百姓的行径给予了有力的鞭挞。

关山月

陆游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或抒发政治抱负,或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的诗歌中,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代表作:《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临安春雨初霁》等。

(二)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被再次免官,从此闲居成都。其间,宋朝大片中原地区被金人占领而不能收复,陆游面对南宋半壁江山,感慨万端,于是在成都用乐府旧体写了三首诗,即《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古体诗自成一组,集中表现了诗人谴责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
  这首《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为陆游乐府诗中的名篇。

(三)解题

  《关山月》属乐府旧题。《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这种离别,总是与征战联系在一起的。《乐府解题》对于“关山月”三字的出处,引古诗《木兰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四句作为解释。
  《关山月》又是笛曲。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奈)金闺万里愁。”
  从南北朝至唐代,有不少诗人曾以《关山月》为题写过诗。他们的诗一般是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之情,隐含厌战、抱怨的情绪。陆游此诗却不同,思想内容比前人同题诗作更为深广,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精神。

(四)文本分析

  根据诗歌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第一层次,写南宋投降而议和后文恬武嬉、武备松弛的局面,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第二层次,写守边战士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等待老死边疆的怨愤。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第三层次,写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而连年失望的悲痛。
  本诗三个层次分别描写了三个画面,以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豪门贵族醉心歌舞——高官乐;
  边疆战士笛里寄怨——战士怨;
  北宋遗民生不如死——遗民悲。

(五)主题思想

  诗中巧借守边战士的口吻,痛斥统治者对敌苟和投降的政策,对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行径给予了无情的谴责,表现出守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北宋遗民渴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教案教学设计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