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桥边的老人》教案8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阅读:68815

概要: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的某一天。它象征重生和希望。“复活节”、“仅有的幸运”暗含着对老人的美好希望和祝福。)问9:谁能概括一下小说的思想主题?明确:《桥边的老人》通过叙写一位在战争中逃难的老人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和小动物,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孤独、痛苦、茫然以及战争的残酷,表达了 控诉战争、尊重生命、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之小,笔法之简练,在宏大战争主题的小说林中,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小说却能透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普通老者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战争的罪恶、人性的善良,就这一点来看,可以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师)说:我们把小说的叙述角度(即“谁来说”)分为两种:1、“全知视角”(即“上帝俯瞰”):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述者相当于“上帝”,全知全能,他了解事件的全部详情,明了所有人物的心理、行为及命运,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感情判断。这种叙述角度通常采用第三人称。例如,莫泊桑的《项链》:“她也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

《桥边的老人》教案8,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月22日4月25日之间的某一天。它象征重生和希望。“复活节”、“仅有的幸运”暗含着对老人的美好希望和祝福。)

问9:谁能概括一下小说的思想主题?

明确:《桥边的老人》通过叙写一位在战争中逃难的老人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和小动物,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孤独、痛苦、茫然以及战争的残酷,表达了  控诉战争、尊重生命、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之小,笔法之简练,在宏大战争主题的小说林中,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小说却能透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普通老者在战争中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战争的罪恶、人性的善良,就这一点来看,可以说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师)说:我们把小说的叙述角度(即“谁来说”)分为两种:1、全知视角”(上帝俯瞰”):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述者相当于“上帝”,全知全能,他了解事件的全部详情,明了所有人物的心理、行为及命运,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感情判断。这种叙述角度通常采用第三人称。例如,莫泊桑的《项链》:“她也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结了婚。她不能讲究打扮,只好穿着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风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2、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而该叙述者只了解故事中的部分情节,而那些隐藏了的一些环节,读者要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例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中“我”(一位侦察兵或一个战地记者)所知道的内容是有限的(比如,老人的心理,他的具体身世、经历和未来,“我”并不知道),小说并没有把故事的全部内容呈现出来。这种叙述角度通常采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问10: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

明确:1、由于是“我”的亲历亲为,所以小说中的人和事就更具真实感——接受效果;2、由于是“我”将小说中的人和事串联起来的,所以“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文章结构;3、小说借“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他的情感态度——“同情和关心老人”——关心老人,主动询问情况;忧虑老人,劝其快点撤离;安慰老人,说鸽子能飞走)来揭示全文的主旨——小说主体;4、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交谈、)来突出老人这个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总结:《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谴责的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Tag: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桥边的老人》教案8》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