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庸》节选教学案(人教版选修)» 正文

《中庸》节选教学案(人教版选修)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855

概要: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4、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原文】 子日:“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 (第8章) 【注释】 (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膺,胸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读解】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 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一旦认定,就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的风范。 5、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第9章) 【注释】 (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

《中庸》节选教学案(人教版选修),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4、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原文】  

  子日:“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2)而弗失之矣。” (第8章)  

【注释】  

  (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2)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膺,胸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读解】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  

  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一旦认定,就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的风范。   

  

   

5、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第9章)  

【注释】  

  (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3)蹈:踏。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 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读解】  

  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捍卫态度。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   

  

6、什么是真正的强   

【原文】  

  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道(3),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4)。衽金革(5),死而不厌(6),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7),强哉矫(8)!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9),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第10章)  

【注释】  

  (1)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2)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3)报:报复。(4)居:处。(5)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  

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6)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7)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8)矫:坚强的样子。 (9)不变塞:不改变志向。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读解】  

  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导他:有体力的强,有精神力量的强,但真正的强不是体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说起来,还是崇高的英雄主义,献身的理想主义。  

  不过,回到《中庸》本章来,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还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学中最为高深的道行。   

  

  

7、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4),唯圣者能之。”(第11章)  

【注释】  

  (1)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怪:怪异。(2)述:记述。(3)已:止,停止。(4)见知:被知。见,被。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读解】  

  钻牛角尖,行为怪诞,这些出风头、走极端欺世盗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规范,自然是圣人所不齿的。  

  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到一半又停止了下来,这也是圣人所不欣赏的。  

  唯有正道直行,一条大路走到底,这才是圣人所赞赏并身体力行的。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也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以上几章从各个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申说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这一概念,弘扬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中庸》节选教学案(人教版选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