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春秋笔法》教案2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904

概要: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教学设想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高二学生有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积累,可通过工具书和注解理解文意。语法句式等现象需要点拨。必修一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和《史记》的一些作品,对《左传》的叙事艺术有初步的了解,需要系统梳理知识。“春秋

《春秋笔法》教案2,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大视野”所选翦伯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是同类文章较浅近的,文章对古代史书的体裁、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说。
  高二学生有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积累,可通过工具书和注解理解文意。语法句式等现象需要点拨。
  必修一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和《史记》的一些作品,对《左传》的叙事艺术有初步的了解,需要系统梳理知识。
  “春秋笔法”秉笔直书的文化内涵相对陌生一些,需从阅读指南入手难点突破。
  这个单元的学习,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强调文言文的朗读,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的积累,要能跨过语言的障碍,把握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本质和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晋灵公不君》的学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晋灵公不君
一、导入:
     由回忆学过的历史著作开始。
《左传》  
《史记》
    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
难认字:蹯  翳   食之   箪     橐     与为公介     为法受恶  自诒伊
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避
  宣子田于首山              田-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竟-境
  反不讨贼                   反-返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缺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诒-贻
2、齐读全文。

三、结合注释自读第一段,生质疑,师生释疑。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 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四、作业:翻译后面部分,写在语文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读文章。(齐读和个别同学朗读相结合,个别朗读主要是检查学生上节课认真程度)
二、学生读翻译,说做作业中的疑问。
疑难问题整理如下:

 

三、教师提醒学生积累以下字词。
1、其我之谓矣   大概是说得我吧。
2."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 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之"代赵盾。
3."晋侯饮(yìn)赵盾酒" 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4."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
提示: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5."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
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
6."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
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7."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
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8."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
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9、古今异义词
“宣子骤谏”的“骤”、“鉏麑贼之”的“贼”、“见灵辄饿”的“饿”、“书法不隐”的“书法”,等等。
10、省略句

 

四、理解课文(结合练习一、二进行)
1.晋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如下几件事上:
(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过朝堂。(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嗾夫獒焉”。即不听赵盾等大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犬。以上这些事,说明晋灵公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行君道。

[1] [2]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春秋笔法》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