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他给好友陈子龙等人写信交待后事,然后平静与家人言辊,并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幸存录》交予独子夏完淳手中,叮嘱他毁家饷军,精忠报国,代父完成恢复志愿。然后,夏学士投松江塘自杀。《明史》上讲他\'自投深渊以死\',实乃误记。夏允彝自杀是形同日本人仪礼性的剖腹自杀,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肃穆哀恸地立于水滨观视。松塘水浅,只达夏允彝腰身以上,这位大才子生生埋头于水中,呛肺而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湿,生殉了他的大明朝。彼情彼景,身为儿子的夏完淳肝胆欲裂,目睹父亲刚烈死状,他也更加坚定了必死报国之心。至于陈子龙,他与夏允彝乃同年进士,也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文学家。本来,陈子龙想与夏允彝同死,但夏允彝以母妻托付于他,他本人又有九十老祖母需要赡养,故而忍死待变,割发为僧隐于乡间。明宗室鲁王监国时,陈龙子暗中接受鲁王的任命,与夏完淳一起策动满清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天不祚明,兵变失败,不仅吴胜兆被杀,陈子龙本人也被逮捕。在押解至南京的途中,陈子龙终于作出了与其挚友夏允彝一样的人生选择:跳水自杀殉国。生父尊师,这两位忠烈楷模,在少年夏完淳泪水模糊的目光中,逐渐幻化为千古仁人志
夏完淳生平事迹,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他给好友陈子龙等人写信交待后事,然后平静与家人言辊,并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幸存录》交予独子夏完淳手中,叮嘱他毁家饷军,精忠报国,代父完成恢复志愿。然后,夏学士投松江塘自杀。《明史》上讲他\'自投深渊以死\',实乃误记。夏允彝自杀是形同日本人仪礼性的剖腹自杀,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肃穆哀恸地立于水滨观视。松塘水浅,只达夏允彝腰身以上,这位大才子生生埋头于水中,呛肺而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湿,生殉了他的大明朝。
彼情彼景,身为儿子的夏完淳肝胆欲裂,目睹父亲刚烈死状,他也更加坚定了必死报国之心。
至于陈子龙,他与夏允彝乃同年进士,也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文学家。本来,陈子龙想与夏允彝同死,但夏允彝以母妻托付于他,他本人又有九十老祖母需要赡养,故而忍死待变,割发为僧隐于乡间。明宗室鲁王监国时,陈龙子暗中接受鲁王的任命,与夏完淳一起策动满清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天不祚明,兵变失败,不仅吴胜兆被杀,陈子龙本人也被逮捕。在押解至南京的途中,陈子龙终于作出了与其挚友夏允彝一样的人生选择:跳水自杀殉国。
生父尊师,这两位忠烈楷模,在少年夏完淳泪水模糊的目光中,逐渐幻化为千古仁人志士的终极典型。
忠恸欲绝的夏完淳上书鲁王政权,要求予父亲以赠谥。鲁王爱惜夏完淳如此年轻又如此对大明忠心,立授他\'中书舍人\'一职,赠夏允彝\'右春坊右中允\',谥\'文忠\'。这一切,均极大鼓舞了身在江南的夏完淳抗清复明的勃勃斗志。
不久,听闻太湖一带活跃着吴易领导的\'白头军\'(这支队伍的兵士皆以白布缠头作标志,以此为明朝\'戴孝\'),夏完淳喜出望外,连忙与老师陈子龙一起携家中所有金银奔赴军中,并充任吴易的参军。
吴易,字日生,进士出身,吴江人,曾为复社的活跃分子,能诗善文,又喜读兵。北京陷于李自成的时候,他正作为候补官员在京内,幸亏有大德知一禅师相助,吴易有幸从东便门逃出。后来,由史可法推荐,吴易在福王政权中有了一个\'职方主事\'(类似军政委)的官职。他离开扬州外出酬集粮饷时,扬州陷于清军之手。满清铁蹄迅疾,很快占领了吴易的老家吴江。县丞朱国佐降清,并斩杀了痛骂他卖国的学生吴鉴。吴易闻之大怒,率数人突入县衙,活捉朱国佐,在吴鉴灵前杀掉了这个叛国败类后,宣布反清。兴兵之初,吴易的\'白头军\'发展迅速,不少昔日当地的水贼头目如\'赤脚张三\'等人纷纷入伙,在民族矛盾上升到社会最主要矛盾的关头,这些人由\'贼\'而变成\'官军\',在辽阔的太湖水面上给予清军沉重打击。白头军最漂亮的一仗是\'分湖大捷\',杀敌三千多,斩清中下级军官二十多名,获战船五百余艘。当然,这种暂时的胜利,主要原因也在于当时清军没有有效组织起过硬的水军,水战外行,故而使得\'白头军\'大逞神威。
胜讯传出,南明的隆武政权和鲁王朝廷均派人携带\'诏书\'而来,对吴易加官晋爵,视为中兴大将。飘飘然之余,吴易与\'白头军\'将领们开始轻敌。许多水贼出身的将卒本性毕露,四处剽掠。清军方面,却加紧准备。海盐一战,\'白头军\'大败,夏完淳也因军败与吴易等人走散。至于陈子龙,他在海盐之战前已经看出吴易手下乌合之众难成大事,便以筹饷为名离开了\'白头军\',想另行发展。
吴易军败后,其父、其妻、其女均投湖自杀,以免被清军俘虏受辱。吴易本人逃入湖中,仍旧坚持抗清斗争。
1646年夏,吴易听人风传满清任命的嘉善知县刘肃之想\'反正\',便派人与之联络。孰料,这刘知县是个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汉奸,他之所以散布自己想\'反正\',无非是想诱执吴易。见吴易自己送上门,刘肃之立刻派人持信来复,邀请吴易来县衙赴宴。吴易不疑有诈,只带随从数人来会。\'鸿门宴\'入易出难,刘肃之早就通知大批清兵埋伏,待吴易一入门,立即逮捕了这位\'白头军\'领袖,很快送往杭州处死。
夏完淳闻讯,立即白服以往,在吴江为吴易起衣冠冢,与文人同道哭吊,赋《吴江野哭》、《鱼服》二首诗歌,祭奠吴易,表达了复仇雪恨的决心。
1647年早春时分,得悉满清任命的苏松提督吴胜兆要反正的消息,少年夏完淳马上萌发了巨大的恢复希望,急忙为吴胜兆与浙东义师牵线搭桥,积极准备待事发时本人亲自参加战斗,做绝死之战。吴胜兆(这名字就不好,\'无胜兆\'也)谋泄,其手下将领抢先一步把他的计划上告满清。吴胜兆一卒未出,身已成擒。而浙东方面,屋漏偏遭连夜雨,义师水军刚离岸,飓风忽至,大部分人被淹呛而死,溃不成军。清廷对吴胜兆一案十分重视,四处抓人,陈子龙等人首先遭到逮捕。押送途中,陈子龙投水殉国。
夏完淳喉中咸泪和血吞。由于他本人也在清政府通缉名单中,便一度曾匿藏于其兵父在嘉善的家中。1647年夏七月,他决定渡海加入鲁王政权军队。夏完淳至孝之人,临行前,他回乡间老家探望嫡母和生母,准备与二老告别之后再出发。清廷眼线多多,夏完淳甫一回家,即为人侦知。清廷人马俱至,逮捕了这位少年英雄。由于他是朝廷重犯,被立刻押赴南京受讯。
在南京受押的八十天,是十六岁英雄夏完淳人生旅途的最后八十天。其间,他不仅智斗大汉奸洪承畴,巧妙羞辱了这位满清鹰犬,并且自激自盛,赋诗写词多篇,表达了他\'今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和\'家国之仇未报\'的遗恨。
被羁之初,夏完淳作《采桑子》一词,从内心深处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愁。满清朝廷主持江南一带招抚的第一把手,乃大汉奸洪承畴。他听说夏完淳与其岳父钱(木丹)被抓,很是得意,便想亲自劝降这翁婿二人,此举不仅能为满清主子招纳\'人才\',又能给自己脸上贴\'慈德\'金粉。
南京旧朝堂上,洪承畴高坐,喝问下面被提审的夏完淳:\'汝童子有何大见识,岂能称兵犯逆。想必是被人蒙骗,误入军中。如归顺大清,当不失美官。\'
夏完淳不为所动,反问洪承畴:\'尔何人也?\'
旁边虎狼衙役叱喝:\'此乃洪大人!\'又有狱吏在其旁低声告之:\'此乃洪亨九(洪承畴)先生。\'
夏完淳佯作不知,厉声抗喝:\'哼,堂上定是伪类假冒。本朝洪亨九先生,皇明人杰,他在嵩山、杏山与北虏(满清)勇战,血溅章渠,先皇帝(崇祯帝)闻之震悼,亲自作诗褒念。我正是仰慕洪亨九先生的忠烈,才欲杀身殉国,以效仿先烈英举。\'
狱吏们此时很窘迫。洪承畴在上座面如土灰。上来一人,厉声叱喝夏完淳:\'上面审你的,正是洪经略!\'
夏完淳朗声一笑:\'不要骗我!洪亨九先生死于大明国事已久,天子曾临祠亲祭,泪洒龙颜,群臣呜咽。汝等何样逆贼丑类,敢托忠烈先生大名,穿虏服虏帽冒允堂堂洪先生,真狗贼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