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学习苏轼的词作,了解和感悟苏轼的豪放词风和丰富的创作风格。 2.感受、品赏词的意境、情韵;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培养训练读词诵词的能力。 2.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赏析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1. 培养吟诵、背诵能力 2. 感悟苏词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法指导: 1.加强诵读,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进而默写。 2.抓有鲜明意象的词切入手,领会句意、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3.以名句、词眼带动全篇学习。 4.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品味词的意境、语言及风格 课前预案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作者介绍:苏轼 (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嘉祜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及密州、徐州、湖州等知州。以作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年间,调任不久,又以写文章讥斥朝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教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学习苏轼的词作,了解和感悟苏轼的豪放词风和丰富的创作风格。
2.感受、品赏词的意境、情韵;把握词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培养训练读词诵词的能力。
2.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赏析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1. 培养吟诵、背诵能力
2. 感悟苏词豪放风格
教学难点:学会赏析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学法指导:
1.加强诵读,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进而默写。
2.抓有鲜明意象的词切入手,领会句意、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3.以名句、词眼带动全篇学习。
4. 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品味词的意境、语言及风格
课前预案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作者介绍:苏轼 (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嘉祜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及密州、徐州、湖州等知州。以作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年间,调任不久,又以写文章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接着再贬为琼州 (在今海南儋县)。1100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苏轼诗、词、文、赋、画、书法艺术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在宋词的发展史中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拓宽了词的创作领域,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人们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苏轼登上词坛后,他以其超拔的才气,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艺概》卷四)的程度,凭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起到“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的作用。他在大量写作豪放词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传统的婉约词,对宋词的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代表作品:词《东坡乐府》
2、“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始末介绍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苏轼一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宦海沉浮,两遭流放。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仕途人生而言是一个低潮,但却是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种仕途的不得意和现实的坎坷,使他走出市井朝廷,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寄托于佛法禅意、青山秀水之中,故而也就在更大意义上成就了东坡式“自在洒脱、空灵超然”。
3、乌台诗案前后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 异: 诗案之前,苏轼历任知州、太守等职,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也曾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已经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而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 他的笔触尖刻犀利、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而诗案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二、写作背景
(一)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我们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2、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 (叶梦得《避暑录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
(二)定风波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官到黄州的第三年。在《水调歌头》的“基本解读”中已说到,贬官黄州是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遭受的深重政治打击,但他能以超脱旷达的态度来对待。
三、课前阅读训练:
1、分别写出课文节选的苏轼两首词的韵脚: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熟读《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和《定风波》,按要求作答:
上一篇:郭安凤简介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