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3mn=144∴mn=www.88haoxue.com∴|PF1||PF2|sinF1PF2∴(2)∵a=10,根据椭圆定义有:|PF1|+|PF2|=20∴|PF1|+|PF2|≥2 ∴|PF1||PF2|≤(∴当且仅当|PF1|=|PF2|时“=”号成立∴|PF1|·|PF2|的最大值是100评述:对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运用自如,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力,教学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二、深入学习“转移法”求点的轨迹问题一:转移法求轨迹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答:(1)设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x,y),再设具有某种规律f(x,y)=0上的动点Q(x′,y′)(2)找出P、Q之间坐标关系式,并表示为 (3)将x′,y′代入f(x,y)=0,即得所求轨迹方程f[φ1(x,y),φ2(x,y)]=0问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进一步学习 人教选修1-1,标签:高三数学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mn=
∴|PF1||PF2|sinF1PF2
∴
(2)∵a=10,根据椭圆定义有:
|PF1|+|PF2|=20
∴|PF1|+|PF2|≥2
∴|PF1||PF2|≤(
∴当且仅当|PF1|=|PF2|时“=”号成立
∴|PF1|·|PF2|的最大值是100
评述:对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运用自如,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力,教学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深入学习“转移法”求点的轨迹
问题一:转移法求轨迹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设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x,y),再设具有某种规律f(x,y)=0上的动点
Q(x′,y′)
(2)找出P、Q之间坐标关系式,并表示为
(3)将x′,y′代入f(x,y)=0,即得所求轨迹方程f[φ1(x,y),φ2(x,y)]=0
问题二:什么条件下应用转移法求点的轨迹呢?
答:当问题中的动点轨迹是由另一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而形成的时,应用转移法求点的轨迹比较合适.
[例4]在椭圆内,内接三角形ABC,它的一边BC与长轴重合,A在椭圆上运动,试求△ABC的重心轨迹.
分析:直接寻找三角形ABC的重心P的轨迹较为困难,而A在椭圆上运动,可将点P转移到A来讨论.
解:设重心P(x,y)及A(x1,y1)则AO是三角形ABC的中线,根据三角形重心公式与定比分点定义,有λ=
,则有:x1=
y1=
∵A点在椭圆上
∴
∴是所求点的轨迹方程,且所求点的轨迹方程是一个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例5]已知F是椭圆25x2+16y2=400在x轴上方的焦点,Q是此椭圆上任意一点,点P分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