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3)“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
生活中的安全-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标签:三年级思品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
〖反思〗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初步树立了自护自救的意识,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救护方法,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了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回家后,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父母听,有的学生还在家中有危险的地方贴上一个安全提示标志,提醒家人注意。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方面,学生也提高了警惕。原来有些游商在学校门口散发赠品,有许多学生往往出于好奇而接受;现在许多学生都能够自觉地避开这些人,还能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在能力与认知方面,过去,我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简单的安全生活常识,这一课题的学习似无必要。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把握,通过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我认识到这个课题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通过教学,可以把学生已有的零散而具体的有关安全生活的经验系统化,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生活能力,有助于他们积极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热情和创造能力充分地说明,这一课题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确立正确生活、安全生活态度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评析〗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生活空间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生活中不少潜在的危险因素逐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生活中的安全》这一课题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从本课题教学的开始就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活动中理解、运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的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和愿望。无论是布置他们课前搜集,还是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学生都积极地参加到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正是这种积极的参与,使他们学有所得。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教师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成功的。本课题教学没有完全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它的亮点在于课后的延伸,学生继续在家庭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该怎样预防和避免可能造成的伤害,使学生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形成自救、自护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提高。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