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因为“日夜兼程”就说明日夜都在走路。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呢?生:沉默。师:“露”可以解释为露天。“宿”就是——?生:睡觉。师:连起来说一说。生: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师:是呀,理解了每一个字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你能用这个办法理解“日夜兼程”么?没人举手。师:日——? 生:早上。师:夜——? 生:晚上。师:兼程——? 生:都在走路。师:小朋友真能干。你们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在赶路呢?自己轻声读一读。生:白天和晚上。 师:是呀,白天和晚上没有休息。生:中午。 师:烈日当头,还在赶路。师:说具体,不要给了老师一个词。生:仿佛看到孔子下雪天在赶路。生: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生:仿佛看到孔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凌晨都在赶路。师:现在,你再读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生:读。生:我感受到孔子一路很辛苦。师:是呀。你来读一读。生:我感受到孔子很好学。师:是呀,他就是太好学了,所以才着急赶路,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生:读。
汤亚梅《孔子拜师》教学实录,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因为“日夜兼程”就说明日夜都在走路。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
师:“露”可以解释为露天。“宿”就是——?
生:睡觉。
师:连起来说一说。
生: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师:是呀,理解了每一个字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你能用这个办法理解“日夜兼程”么?
没人举手。
师:日——? 生:早上。
师:夜——? 生:晚上。
师:兼程——? 生:都在走路。
师:小朋友真能干。你们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在赶路呢?自己轻声读一读。
生:白天和晚上。 师:是呀,白天和晚上没有休息。
生:中午。 师:烈日当头,还在赶路。
师:说具体,不要给了老师一个词。
生:仿佛看到孔子下雪天在赶路。
生: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生:仿佛看到孔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凌晨都在赶路。
师:现在,你再读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
生:读。
生:我感受到孔子一路很辛苦。
师:是呀。你来读一读。
生:我感受到孔子很好学。
师:是呀,他就是太好学了,所以才着急赶路,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么?
生:摇头。
出示地图。
师:足足几个月,谁再来读。
生:读。
师:孔子真不容易,书中用那一个词来形容。 生:终于。终于说明了孔子很辛苦。
师:一起把感受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课文还用了哪个词形容孔子? 生:风尘仆仆。
师:可惜呀,课文的插图没有划出风尘仆仆的孔子,你能想象他当时的样子么?
生:身上全部是沙子、灰尘。 生:身上都是泥。
师:“风尘仆仆”就是孔子走了很多的路,脸上、身上都是泥。同学们能够练习上下问理解词语真能干。请同学们把这个字写在孔子的旁边,写完后夸夸他。
四、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好学。
师:读到这儿,老师真想跟孔子说,你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为什么还要去拜师呢?你从那一个自然段知道了。
生: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把它读懂。 生:读。
师:读懂了么?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孔子觉得他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师:你们知道“渊博”是什么意思么?这是一个新词,平时你会怎么做?
生:查字典。
师:老师把“渊”在字典中的意思拍下来了。(出示)“渊”是什么意思?
生:深。
师:“博”呢? 生:奥、深奥。
师:“渊博”就是——?
生:知识深而广。
师:知识甚而广,知道的很多,就叫渊博。真的是孔子的知识不够渊博么?
生:不是的,孔子年轻时,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远近闻名”的“闻”是用鼻子去闻么? 生:不是的,是用耳朵听。
师:知道了“闻”的意思,谁来说说一“远近闻名”的意思。
生:很远的地方都知道孔子是很有学问的。
生:不管是远的,还是近的,都知道。
师:要是我们知道了某个词中最关键字的意思,那么词语我们也就读懂了。
师:你们了解孔子么?
生:他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曾经周游列国。
师:我们可以从哪里更深的了解孔子呢?
生:资料袋。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资料袋。相信你对孔子会有更深的了解。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