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正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02-24 03:43: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208

概要: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生:第一句中有个“像”字,意思是说除了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错也有对的,其他的人也是一样。生:我知道了,课文中多了一个“像”字,就不仅仅是说亚里士多德这个人了,还指许多许多人,如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家领导人等等,他们说的话也可能不全都是对的。这恐怕就是伽利略为什么要进行公开试验的原因吧。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是啊,伽利略秘密试验只是证明自己的推想是正确的,而冒着危险进行公开试验,则是为了让人们都明白一个事实和道理,那就是,一起读。生:(读)“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师:这时大家明白了,你明白了吗?(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现在我们也明白了: 。)生:我也明白了,对权威说的话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生:我也明白了,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的话,不能迷信。生:我也明白了,对权威说的话,我们要尊重,但不可盲目相信。要善于思考,依靠实践来证明。[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力图通过比较领悟语句的含义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
  生:第一句中有个“像”字,意思是说除了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错也有对的,其他的人也是一样。
  生:我知道了,课文中多了一个“像”字,就不仅仅是说亚里士多德这个人了,还指许多许多人,如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家领导人等等,他们说的话也可能不全都是对的。这恐怕就是伽利略为什么要进行公开试验的原因吧。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是啊,伽利略秘密试验只是证明自己的推想是正确的,而冒着危险进行公开试验,则是为了让人们都明白一个事实和道理,那就是,一起读。
  生:(读)“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师:这时大家明白了,你明白了吗?
  (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现在我们也明白了:         。)
  生:我也明白了,对权威说的话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生:我也明白了,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的话,不能迷信。
  生:我也明白了,对权威说的话,我们要尊重,但不可盲目相信。要善于思考,依靠实践来证明。
  [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力图通过比较领悟语句的含义。第一组的两个句子,“不全都是对的”、“全都是不对的”,所表达的意思迥然不同,学生自然容易读懂;第二组的两个句子,差在一个“像”字。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像”字之外的意思,读出了言外之意。而教师的一个填空题“现在我们也明白了:         ”,又将学生的思考推向了更深的层面,也回归到了课文的主旨上。这样的语言训练,锻炼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表达力,更有学生的思维力。
  比较,应该是阅读教学中的常用之策。韩军老师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套“以语言为核心的联比揣摩阅读方法”。联,就是关联;比,就是比照(比较)。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语言的联比。联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处处用联比,处处有联比。学会联比,其实就是学会了揣摩、感悟。如上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有无“像”字,含义就会不一样。这种于细微之处发现差异,然后设计联比训练,正是教师具有语文意识的体现。一个具有语文意识的教师,才会从课文中筛选出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适宜的教学内容。]
  五、搭建平台,纠正文本之偏失
  师:说是好啊。如果有这样的挑战机会,你敢挑战权威吗?
  生(饶有兴趣地):敢!
  师:好。我们就来挑战挑战这篇课文。课文有些句子写得有毛病,你能找出来改一改吗?
  (出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生:没问题啊。
  师:再认真读读,注意“高处”两字。
  生:哦,我知道了。如果一个是在10米,一个是在15米,都是高处,可高处不同,落下来时肯定不可能同时着地。
  师:是啊,那该怎么改呢?
  生:把“高处”改为“同一高处”就可以了。
  [此处课文本身没有语病,“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句中的“高处”是“蒙前省略”,本意就是同一高处的意思,否则就不存在比较是否同时着地了。因此,这里的所谓“纠正文本之偏”是无的放失,在没有教学内容的地方偏偏“自寻烦恼”。这样的教学是不恰当的。]
  六、总结提炼,储存写作之养料
  师:同学们,想想看这篇课文是怎样写伽利略这个人物的?
  生:用了产生怀疑和试验求证两个典型事例描写伽利略坚持真理、敢于挑战的精神。
  生:还用了人们如何反应这样的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
  生:课文还写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这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师:说得真好。伽利略勇于挑战、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真理的品质就是通过典型事例、侧面描写和背景烘托的写法表现出来的。今后,在写人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写法。
  [这部分的教学,意在课文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表达方法。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究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一篇记事的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是不同的,我们从中汲取的所谓写作“养料”也是不同的。
  “想想看这篇课文是怎样写伽利略这个人物的?”这个问题表明教师认定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于是,学生便总结出“典型事例、侧面描写、背景烘托”三个方法来,这三个术语相当专业,一般没有经过专门教学的学生是很难说清楚、说规范的。而如果把这篇课文认定为一篇记事的文章,又会怎么理解呢?课文记述的是伽利略用试验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件事,按照“产生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的顺序来记叙的,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尤其是伽利略的推想过程和试验结论写得清楚、表述严密,值得学生借鉴。
  且不论写人还是写事,仅教学要求而言,“典型事例、侧面描写、背景烘托”这样的总结概括也似乎不太适合该学段的要求。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尚未涉及写作方法的学习;第三学段中则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循序渐进,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原则,与其记住一些名词术语,不如留存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对学生来说,头脑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尤其是大量的典范的事例片段,自然就会领悟其中的写作奥妙。届时再以术语归纳,自然水到渠成。由此,“养料”应该是典范的文章本身,而非抽取的读写术语。]
  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就会有所不同。这份教学实录体现了执教老师以词句训练为核心,创设多种语言运用情境,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其中词句理解、情境对话、想象写话三个部分的教学卓有成效,插问、比照、设置话题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运用。教学中所折射出来的“以运用为重点,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理念具有实践意义,也切合了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技能的宗旨。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观课评课自可以站在比较理想的高度,指点课堂,激情纵横;然亲历课堂教学,也难免顾此失彼,留下诸多遗憾。或许正因如此,语文教学愈发魅力无穷。由于学识浅薄,评点实为一孔之见,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上一页  [1] [2] [3] 


Tag: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