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读句子)“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从这里可以读出雨来被打得快受不了了,我还可以从这幅图中看出雨来身上到处都是鲜血。师:在敌人凶残的折磨下,雨来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吗?生(齐说):没有!师:真好,你抓住此时雨来的神情、外貌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随即板书:外貌、神情)师:同学们,请你们再好好读读这句话,你还从句子中看到了什么?生:看到雨来的鲜血滴在书本那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上。师:此时在雨来遭受敌人毒打的时候写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生:(朗读后,略有所悟)我想雨来在被敌人毒打时心里一定在想着那句话。生:我想老师教育雨来要做一个中国人,所以雨来才坚持下来。师:让我们走进雨来,走进雨来的心理,去聆听他在心理一次次默默地念着的那句话!师:当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师:当雨来被敌人抓住,一次次毒打时,他又想起了那句话——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师:当雨来被
《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生:(读句子)“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从这里可以读出雨来被打得快受不了了,我还可以从这幅图中看出雨来身上到处都是鲜血。
师:在敌人凶残的折磨下,雨来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吗?
生(齐说):没有!
师:真好,你抓住此时雨来的神情、外貌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随即板书:外貌、神情)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好好读读这句话,你还从句子中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雨来的鲜血滴在书本那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上。
师:此时在雨来遭受敌人毒打的时候写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生:(朗读后,略有所悟)我想雨来在被敌人毒打时心里一定在想着那句话。
生:我想老师教育雨来要做一个中国人,所以雨来才坚持下来。
师:让我们走进雨来,走进雨来的心理,去聆听他在心理一次次默默地念着的那句话!
师:当雨来坐在昏暗的教室里,大声地跟着老师念道——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当雨来被敌人抓住,一次次毒打时,他又想起了那句话——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当雨来被敌人摧残得遍体鳞伤、脸色苍白、鲜血直流时,还是那句话在支撑着他——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总结写法。
1、指导学生看板书:
小英雄雨来 心理
语言
神情
外貌
动作
2、我们刚才从雨来的心理、语言、神情、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了他的英雄气概,这种描写就叫——直接描写。
3、我们刚才还从扁鼻子军官的句子中,看到雨来宁死不屈的英勇形象,那这是什么描写呢?
(教师略微做个侧身的动作)——这就是侧面描写。
四、提出问题:
1、课文的第四部分重点向我们描绘了雨来的英雄气概,那为什么作者还花那么多的笔墨介绍雨来的身世,雨来被妈妈追打,雨来上夜校等事情呢?
2、学生默读,思考。
3、交流:前面的那些内容是为了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假如没有前面介绍雨来会游泳,故事的结局就不是这样了。
片段五:
师:那老师读两个句子,你们听听这两个句子对描写雨来的英勇形象有没有必要。(朗读)“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指导学生先读读这两个句子,然后做批注写写自己的理解。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句话。
生: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里主要是写雨来的英雄事情,这些句子跟课文主要内容无关。
师:这是你的见解!谁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觉得有必要,因为第一句话写出了芦花村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生:我也觉得有必要,因为这样写出了芦花村很美。
生:这样写出了一种诗一般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真好,老师奖励你读读这诗一般的句子,大家再想想把芦花村写得像诗一般美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吗?
生(陶醉地读句子)
师:你想芦花村本来是那么的美,可是自从……你们联系下文想想这句还有什么用意?
生:我知道了,这句话写出了芦花村在鬼子来之前是很美的,可是鬼子来了之后这里就变了!
生:芦花村以前是很和平的,可是日本鬼子把这里糟蹋了!
生:把芦花村写得越美,就越写出作者对鬼子的恨!
师:是呀,芦花村原来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可自从鬼子入侵以后这种美就荡然无存了!(转身对刚才觉得没意义的学生说)你现在还觉得这句话没必要写吗?(学生摇头)那我们继续交流第二个句子。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出了大家对雨来的死感到伤心。
师:你是从哪个字词感受到大家的难过悲伤呢?
生:我从“飘飘悠悠地飞着”体会到,雨来小小的生命就像这芦花一样飘走了!
生:芦花随风飘飘悠悠,可以看出大家的心也飘飘悠悠的。
师:是呀,大家此时都以为雨来已经死了!难怪老人会含着泪说——
生(齐):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师:此时大家的心也像这飘拂的芦花一样悬在空中!还有别的见解吗?
生:我从“红绸子”知道,好像天边的云彩也是雨来用鲜血染红的!
师:这句话写的是芦花村的景色,但表达出的却是大家对雨来的惋惜与悲痛呀!
生齐读句子。
师: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不仅直接写故事的人物,故事的情节,还通过描写故事的环境,使故事写得更感人!(板书:环境描写)
第三课时:
一、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学生想象故事的续集。
三、学生创作故事。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