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师:读得好。你们看这个自然段里写罗丹工作的情况,写了他的动作、神态。这段话写罗丹的语言了吗?生:没有。师:写罗丹的心理活动了吗?生:没有。师:那么,你能不能抓住这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猜猜罗丹心里想的是什么,你自己读,读一句,猜想一下,然后互相交流。(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师:现在老师读原文,你谈谈自己的理解,“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生1:罗丹想:这里雕得不对,应该改改这儿。师:(继续读课文)“他一会儿后退。”生2:罗丹想:这儿有点不对,也需要修改。生3:罗丹想:如果人们从远处看我这个雕像,会怎么样?师:(继续读课文)“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生1:罗丹想:到底用什么样的办法修改才好呢?生2:罗丹想:为什么我修改多次还这么难看?生3:罗丹想:笨死了,笨死了,刚修改好这里,那儿又给改坏了。生4:罗丹想:这里行了。不,这里还得修改。师:(继续读课文)“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生1:罗丹想:怎样改这个雕塑才能改得更好呢?对,我终于找到最佳方案了,就这样吧。生3:罗丹想:如果改好了这里,那里又会出问题;
《全神贯注》研究教学实录,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
师:读得好。你们看这个自然段里写罗丹工作的情况,写了他的动作、神态。这段话写罗丹的语言了吗?
生:没有。
师:写罗丹的心理活动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能不能抓住这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猜猜罗丹心里想的是什么,你自己读,读一句,猜想一下,然后互相交流。
(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师:现在老师读原文,你谈谈自己的理解,“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
生1:罗丹想:这里雕得不对,应该改改这儿。
师:(继续读课文)“他一会儿后退。”
生2:罗丹想:这儿有点不对,也需要修改。
生3:罗丹想:如果人们从远处看我这个雕像,会怎么样?
师:(继续读课文)“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生1:罗丹想:到底用什么样的办法修改才好呢?
生2:罗丹想:为什么我修改多次还这么难看?
生3:罗丹想:笨死了,笨死了,刚修改好这里,那儿又给改坏了。
生4:罗丹想:这里行了。不,这里还得修改。
师:(继续读课文)“忽然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生1:罗丹想:怎样改这个雕塑才能改得更好呢?对,我终于找到最佳方案了,就这样吧。
生3:罗丹想:如果改好了这里,那里又会出问题;可是如果不这样就会更难看,怎么办呢?
师:(继续读课文)“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生:罗丹想:对,我就这样修改。这样好。这也好。这样不行。对,这下才好嘛!
师:(继续读课文)“一刻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生1:罗丹想:太好了,马上就成功了。对,就这样,她太美了!
生2:他想:我会干得很出色的。
生3:他想:我终于有办法。
生4:他想:努力吧,一定会成功的。
生5:他想:我一定会把它改好的,我一定会胜利。
生6:他想:好,还差一点就好了。
师:(继续读课文)“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生1:罗丹想:我这件作品太完美了!
生2:他想:我的雕像真是太美了,我太满意了!
师:(继续读课文)“大约过去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
生1:罗丹想:我这么长时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啊!
生2:他想:终于改好了!
生3:他想:啊!这一下我终于改好了!
生4:他想:你,你是我最完美的一件作品!
生5:他想:我对你最满意,你是我最成功的一件作品!
生6:他想:太棒了,太棒了,实在是太棒了!
师:(继续读课文)“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生1:罗丹想:可算完成了。
生2:他想:终于改好了,我也可以去休息了。
师: 太棒了!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刻!这样理解课文,你就不仅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你还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理解罗丹内心的想法。口里念,脑里想,用心去感受,这才叫读,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请你再读这句话。这次读,你就像罗丹那样完全地进入工作状态,特别投入,尽情地去读,谁来试一试。
(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样的工作态度叫什么?
生:全神贯注。
师:这叫“全神贯注”,这一段话里有一句话把罗丹的工作状态表达最充分,这句话是哪一句?
生:(读课文)“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喝醉酒是完全陶醉了,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这个“整个世界”是指什么?想一想,是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吗?
生1:是除了修改女像这件事,所有的事情都不在他脑子里。
师:所有的事情,其中也包括他刚刚请来的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明他工作专注的程度。这就叫“全神贯注”。
师:请一名同学接着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师:罗丹径直出门,不管他的朋友了。茨威格虽然被丢在一边可是他感触特别深,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你读吧。
生1:(读课文)“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这里有个小问题,是不是“一切工作”都要全神贯注地去做?
生1:不是,而是值得让你去做的所有的工作。
师:这是一个条件:值得去做。
生2:第二是要做得好。
师:有几个条件?
生:两个。一个是值得去做,一个是要做得好。
师: 在一切工作中,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你就必须怎么样?
生:(齐)全神贯注。
师:这样理解句子就很严谨。
师:茨威格刚刚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觉得它非常完美。书里有一个词叫什么?
上一篇:《父亲的菜园》课堂实录片段思考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