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夕阳真美》(第二课时) 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 叶娟芳【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共5个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夕阳美景,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绘了夕阳西斜、下沉和落山时天空、西山、云彩如诗如画的景色,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文语言优美,是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好文章。【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针对低年级 “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主要借助多媒体将夕阳美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文字,积累语言,培养情感,还以“一咏三叹”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迸发。新课标还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与思紧密结合起来,让学
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夕阳真美》(第二课时),标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夕阳真美》(第二课时)
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 叶娟芳
【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共5个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夕阳美景,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绘了夕阳西斜、下沉和落山时天空、西山、云彩如诗如画的景色,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文语言优美,是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好文章。
【设计意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针对低年级 “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主要借助多媒体将夕阳美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文字,积累语言,培养情感,还以“一咏三叹”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迸发。新课标还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与思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借助已有经验,联系上下文,通过思考,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中理解文本,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2、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夕阳美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搜集夕阳图片,并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制作成课件为教学服务。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感受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23《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傍晚,爷爷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这节课,老师也带小朋友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夕阳,好吗?(课件出示夕阳组图,学生静静地欣赏)
3、课件演示夕阳落山过程,学生一边静静地欣赏,一边听老师以课文2、3、4自然段动情描述。小朋友,欣赏了美丽的夕阳,你想说什么吗?引导再次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虽说夕阳经常能见到,但是,很少有学生真正特意去欣赏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所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夕阳,一边静听老师的范读,既加深了夕阳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又使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情景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奠定了感情基调,利于学生将图像信息转化为语言文字,顺利地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为后面的教学搭桥铺路。】
二、 品读课文,欣赏美。
1、过渡:课件中的夕阳让我们赞叹不已,课文中的夕阳也会让我们流连忘返的。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找找课文中的美丽夕阳吧!
2、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2、3、4三个自然段,找一找夕阳位置的变化,老师给你三个词“先……接着……最后”,你能试着说说夕阳位置的变化吗?(夕阳先是西斜,接着慢慢地往下沉,最后走到了西山的背后即落山)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主动寻找答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三个先后连词的概括,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了文章结构,对夕阳落山的先后顺序也更清楚了。】
3、是啊,夕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不停地跑动着,连他四周的景色也跟着变化着。下面我们就去仔细欣赏一下吧!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第2段,思考:傍晚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当我们的眼睛直视中午的太阳时,会觉得怎样?(睁不开眼;眼很酸)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就是——刺眼。而西斜时的太阳呢?(比较柔和)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指导朗读,读出此时太阳光的柔和。
【设计意图:将语文的课堂教学与生活链接,借助生活经验,采用比较的手法,突破难点,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此时的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欣赏感受天空的深蓝,引导说话:蓝的像……(透明的蓝水晶、深邃的大海)指导朗读好这一句。(比赛读)
【设计意图:“说”是语文教学的又一训练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通过画面的直观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抽象的词寻找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进行说话,使学生对“深蓝”一词理解更透,更深刻了。】
③、此时的夕阳不仅将自己变成了一位温柔的姑娘,还装扮了连绵起伏的西山呢!
▲ 连绵起伏的西山是怎样的呢?谁来指导老师画一画。老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板画连绵起伏的西山,边画边引导学生理解:“连绵”是指山一座连着一座,“起伏”是山有的高有的低。板画后,请学生边用手比划边读好这个词语。
▲ 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一句。学生欣赏图片时,师描述:太阳的余晖一会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一会又披上了紫色的霞衣,一会又披上了蓝色的风衣……使得连绵起伏的西山更壮观,更美丽了,这就叫——“壮丽”(齐读)。“十分”换词理解,指导朗读好“十分壮丽”。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