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倾听花开的声音——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 正文

倾听花开的声音——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340

概要:倾听花开的声音 ——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语文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特别喜欢平滑如水的感觉,当我激情满怀,学生倾情投入,师生沉浸在一个特定的“语境场”中,或探究,或对话,或交心。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做一名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是作为课堂,一个正在进行时状态,突发事件随时会打破这种“美好”,让课堂变得波澜迭起,它在检视着一个语文教师的职业水平,它在挑战着一个语文教师智慧的瞬间“爆发力”,它在让一个语文教师真切地体验着自身对于课堂的存在价值。老师错了吗? 当我正投入地讲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时,我讲解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风图’,最关键的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老师,您的说法不恰当。”平时反应比较快的阿娇同学站起来说。我一愣,以前我也是这样讲的,还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我还是微笑地鼓励她:“你能具体说说吗?”“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花香,是用鼻子闻到的,不是用眼睛看到的。”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同学

倾听花开的声音——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倾听花开的声音

                       ——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

语文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特别喜欢平滑如水的感觉,当我激情满怀,学生倾情投入,师生沉浸在一个特定的“语境场”中,或探究,或对话,或交心。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做一名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是作为课堂,一个正在进行时状态,突发事件随时会打破这种“美好”,让课堂变得波澜迭起,它在检视着一个语文教师的职业水平,它在挑战着一个语文教师智慧的瞬间“爆发力”,它在让一个语文教师真切地体验着自身对于课堂的存在价值。

老师错了吗?
     当我正投入地讲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写“春风”的一段文字时,我讲解道:“作者之所以能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风图’,最关键的是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的观察……”
“老师,您的说法不恰当。”平时反应比较快的阿娇同学站起来说。
我一愣,以前我也是这样讲的,还从未有人怀疑过。但我还是微笑地鼓励她:“你能具体说说吗?”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花香,是用鼻子闻到的,不是用眼睛看到的。”
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也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是啊,鸟儿卖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是听到的,而不是观察到的。”“还有短笛在嘹亮地响着……”
我心中暗喜:此时学生们的思维是活跃的,应好好地引导。于是故弄玄虚地问:“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观察’呢?”

“这还不简单,不就是‘用眼睛看’吗?”平时上课极少发言的张杰同学得意地说。原来学生把“观察”片面地理解为“用眼睛看”。应如何引导使他们准确理解“观察”的含义呢?我又问:“那走马观花是观察吗?”
“走马观花不能算是观察,因为它是无意识的看,而观察应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察看。”做事稳重的班长发言了。
“分析得非常好。我们不能把‘观察’片面地理解为‘用眼睛看’,它也不是‘无意识地看’。那么,到底什么是‘观察’呢?”我及时地给予肯定,并追问道。
“既然观察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察看,那么只要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像耳朵、眼睛,去听、去看,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观察。”阿娇同学认真地说。

“还有鼻子、舌头、手也算感觉器官。”自科课代表补充道。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都有耳、目、鼻、舌等感觉器官,任何东西都有声、形、色、味等表象,通过我们的耳朵听、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手指摸,就产生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有意识地启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了解和掌握事物的特征和最具表现力的表象,就是‘观察’。”我小结道。
“我明白了。这段文字除了从视觉的角度写景色的美丽外;还从嗅觉的角度写到了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花香。”“还有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如‘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微微润湿的空气’等是表现了春风的和煦、温柔。”“呼朋引伴、卖弄喉咙、唱曲子、应和、嘹亮地响着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的。”

“也就是说,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把无生命的春风写活了。”语文科代表小结了同学们的发言。
“对!正因为作者能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去观察感受春风,才能在我们的面前展现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风图’。否则就不容易把这抽象的‘春风’写得如此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我总结道,“只有学会调动耳、目、鼻、舌等多种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受人、事、物、景,才会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表象特征和内在本质,才会把要表现的事物写得更全面、准确、生动和形象。这也要求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
这一节课虽然晚下课了八分钟,但我觉得同学们并不后悔,因为他们的脸上正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嫦娥是偷吃仙药上天的”

当开始讲授巴金《月》这一课时,我正从有关嫦娥美好的形象导入着,这是一个关于嫦娥为保护仙药,与坏人斗争的传说,学生似乎为嫦娥的无私打动,听得正动情,这时,“这个故事是假的!”突然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说话大大咧咧的小峰。“怎么是假的呢?”我索性让他说下去:“那什么样的嫦娥才是真的呢?”

小峰理直气壮地说:“奶奶讲过这故事了,她说嫦娥飞向月亮,是为了成仙,偷吃了仙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地岔开了,有的说在民间故事书中也是这样说的,还有的说,嫦娥不知道是仙药,误服才成仙的!顿时嫦娥美丽、善良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甚至被无情地“解构”掉了。眼看这堂课的教学要付之东流,我趁着学生争论的工夫,迅速调整教学环节——

“同学们,关于嫦娥奔月的问题,我们无从考证,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民间故事。是我们祖先用口头创造出来的,并一代一代地口头讲述流传至今的。因此故事难免发生一些变化,张峰同学的奶奶讲的嫦娥故事和老师说的属于不同版本,而且还有诗为证呢!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就有这样的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听我这么一说,小沈露出得意的神色!

“可是,在这几个版本中,大家更喜欢哪一个呢”?我趁热打铁。还是小峰举起了手,我立即让他回答:“我更喜欢老师说的!”“还有谁想法和他一样?”我立即追问。教室里认同声不断。“大家能说说理由吗?”教室里再次活跃起来,有的说,老师说的嫦娥非常善良;有的说,这样的才最美丽……

“对呀,因为大家都喜欢美好、善良、有正义感的人,所以老师也选择了这个版本!通过这件事我们都明白了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向往,希望我们也能去追求美好的东西。好了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好吗?”学生又重新回到了课文中。

课堂教学中突发的事件,是教师没有预设到的。面对突然“遭雨”,我们需要冷静地面对,如果一味迎合,就会陷入到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致使文本价值沦丧在泥潭中;如果一味回避,课堂就会回到演“教案剧”、以教定学的老路上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这两难中寻求平衡,“杀”出一条活路来:首先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并作出肯定的评价,以维持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其次,我们要迅速地判断,学生的质疑,对于文本价值的探寻、学生的精神成长有无积极意义,如果有,就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积极地加以应用;如果没有,必须毫不犹豫加以丢弃。最后我们要自然地引导,如果是资源,就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带领学生去开发;如果是岔道,就要擦亮学生的眼睛,带领他们去比较,去发现,在自我认同中回归到文本中来。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倾听花开的声音——关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