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学习方法北大、清华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 正文

北大、清华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

[10-21 00:23:45]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学习方法   阅读:68489

概要:韩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语文由于内容多而杂,复习时可首先进行分类,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突破。例如可先复习语音、字形、语义类。这一类内容很多,但都是些记忆的东西,因而只要多花点时间,记住某些典型的、常考的、易错的词和短语也不太难;然后可复习语法类,继而提高阅读能力(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和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等等。由于语文能力很难在一年半载内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因而复习时我们应该在提高较快的部分多下功夫。例如字词的记忆、文学常识的记忆,都是在短期内复习的重点。文言文中由于很多词和短语的用法比较固定,句式也有一定规律,因而只要我们多记一些文言实词、虚词,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式,我们的古文阅读能力也能很快提高。总之,语文的复习应突出重点,争取分数能有所提高。朱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学语文同学英语一样,作为一种语言,讲求的是积累。由于种种原因,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语文上花过多的时间。因此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则显得十分重要,书本上的知识点能掌握的就在课堂上记住,若有闲余时间,你还可自由安排。作文的练习也是如此,既然没有更

北大、清华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标签:初中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http://www.88haoxue.com

韩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语文由于内容多而杂,复习时可首先进行分类,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突破。例如可先复习语音、字形、语义类。这一类内容很多,但都是些记忆的东西,因而只要多花点时间,记住某些典型的、常考的、易错的词和短语也不太难;然后可复习语法类,继而提高阅读能力(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和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等等。由于语文能力很难在一年半载内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因而复习时我们应该在提高较快的部分多下功夫。例如字词的记忆、文学常识的记忆,都是在短期内复习的重点。文言文中由于很多词和短语的用法比较固定,句式也有一定规律,因而只要我们多记一些文言实词、虚词,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式,我们的古文阅读能力也能很快提高。总之,语文的复习应突出重点,争取分数能有所提高。

朱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学语文同学英语一样,作为一种语言,讲求的是积累。由于种种原因,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语文上花过多的时间。因此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则显得十分重要,书本上的知识点能掌握的就在课堂上记住,若有闲余时间,你还可自由安排。作文的练习也是如此,既然没有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它,那么就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训练题,掌握每种文体的一般写作技巧;然后可以根据试卷结构,系统地作拼音、标点、字、词、句、名言诗句、文化常识、阅读理解、大小作文的单项练习及复习。一股脑地做题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在做题后有总结,可以将自己的错误,或是侥幸做对但不能保证下次还能做对的题专门记录在一个小本上,这对于一些小知识点尤其有效。

陈若英(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贵州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对语文的复习与英语有许多相通之处,都需要在阅读、练习中多思考,培养出良好的语感。“跟着感觉走”不可不被视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语文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作文往往对这门成绩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最易得分的两大因素便是观点新和论证的逻辑性、合理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大胆地想,发挥大脑的想象力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使自己的观点能与众不同。发现了新观点,最好立即对之进行论证,用提纲的方式勾勒出结构、论证的顺序。“三段论”的结构简单、清晰,若能使论点突出,行文流畅,便很容易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捕捉思想中的这些火花,我们在平时就要随时记录、随时论证,做到胸有成竹,在考试中才会有不会枯竭的素材。为节约时间,复习时应多打提纲,少写完整的作文,做到事半功倍。同时,这种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又会使我们在历史、政治的问题时更具优势。

秦珏(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贵州省高考文科第四名):

语文,可以说是最难考也最好考的一科,平时不理会它,也能才及格;平时下很大功夫,在考场上也未必能取得高分,不像英语、数学,考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我建议不要放过多时间在语文上,不必去做大量的课外模拟题,只需做到两点即可:一、跟着老师走,课堂上所做的那几套模拟题加上老师补充的诗词、文学常识知识足矣,千万别花时间再自己找题来做(找来的题对着答案看看即可);二、在紧张的间歇,看一会儿报刊、杂志,背一些诗词、古文,且作休息。记得我高三时,就坚持看《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等,因为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正是靠在长期大量阅读中有意无意吸取的养分从而形成的语感来逐渐提高的,高考的紧迫不允许我们再读厚本的课外读物,但我们也不能因此一头扎入试卷中,再不理课外文章。《读者》等杂志可算作通俗刊物中的精品,其中不乏短而妙的文章,坚持看看,对你会有好处。记得我当时模拟考中,就有一篇现代文阅读——《戏如人生》就是从《读者》上摘录下来的。

吕雪梅(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五名):

对于语文,上了高中的人都感到颇为棘手,似乎考试的和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全然不是一回事儿似的。上课觉得无甚收获,可听可不听,但一经考试又觉得处处是漏洞,复习也不知从何做起。因而从高二起我就坚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积累,二是课外阅读。积累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而言,例如生僻的字、词、读音,不熟的成语都一一抄记下来,其中有从课本上看到的,也有在报刊杂志中遇到的。我还曾计划将小字典和成语字典拿来翻一遍,可惜时间不够,未能实施,否则一定获益不浅。我还将名人名言、有哲理的话、诗词妙语积累起来,这些都是写作文的好材料。当时我们班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开辟了一块园地,轮流由每个同学在上面写一些诗词警句,供大家在课间、休息时浏览学习。还有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词性的活用变化,我也按类分别进行了整理。我借助《中学生文言文字典》,里面的例句都来自课本,我查一个字的一个意项,就能顺带将其余意项也复习一遍。这些整理出来的东西,包括历史、政治中查出的阙漏,如果抄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反而没有时间看,我一般都将其写在书皮上、扉页上,笔记本的封面或扉页,也将自己头脑中随时一闪而过的问题记下,这样随时都可以看到,随时都将它们温习一遍。也许就在老师转身写黑板的一刹那,我都能记住一个生字的两个读音。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周日和假期进行的。我从各种报刊杂志上获取了大量信息,这都是写文章的好素材。我还将一些短小精悍的时文、一些资料作了剪报,以备以后查找。我还看了一些小说如《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等。我尤其爱读的是《古文观止》,从中我感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中我学到了如何使文字具有表现力。我还坚持长期背诵诗词,这些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次读的虽不多,但集腋成裘,只要坚持,就有收获。当然,大量阅读必须建立在时间充分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时间是有限紧迫的,那么就应当考虑投入到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地方,这也与个人兴趣有一定关系。

黄澍捷(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陕西省高考第十名):

众所周知,语文水平非一朝一夕或短期内就能得到提高的,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和广泛的接触。但是对于时间有限且在高考这种特殊的情况下的高三学生来说,不可能博览群书和对各方面全面“进攻”,只能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和复习。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第一年复习语文,“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轻重,复习相当盲目,结果语文成绩考得极不理想;而今年,我改变了复习“战略”,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语文成绩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很多人“刮目相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学习方法
》《北大、清华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