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开了个好头,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我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攻克几本参考书,逐步解决修辞、标点、阅读等问题;又坚持每天做几套模拟题,以便把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当然时间问题也是存在的。我贯彻的是“适当偏科”原则,在语文上花费时间比在数理上的多,而且这在理科学生中也是少见的。许多同学和老师很不理解。但是,我始终认为学习应是由自己安排的。老师自有老师的计划,同学也有同学的计划,但都不能影响我的计划。各科安排时间的长短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仔细考虑过的。(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对理科的忽视,只是每天安排在其上的时间较少,也是必须每天加以复习的。)于是我始终坚贞不渝地献身于语文。时间慢慢流逝,我终于掌握了疏远已久的语文知识,模拟题也做了百余套。我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期冀着品尝胜利的果实。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得多。几次模拟考试下来,成绩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比以前有进步,却抵不上我付出的汗水。我看着那些平日并不倾心于语文的人却拿了我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分,第一次有了种被欺骗的感觉,一颗火热的心被扔到了冷水里。“那么辛苦干什么?语文这东西全靠蒙。看我,分多高!……”那得意洋洋的声音像一根长针刺痛我的心
北大、清华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标签:初中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http://www.88haoxue.com开了个好头,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我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攻克几本参考书,逐步解决修辞、标点、阅读等问题;又坚持每天做几套模拟题,以便把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当然时间问题也是存在的。我贯彻的是“适当偏科”原则,在语文上花费时间比在数理上的多,而且这在理科学生中也是少见的。许多同学和老师很不理解。但是,我始终认为学习应是由自己安排的。老师自有老师的计划,同学也有同学的计划,但都不能影响我的计划。各科安排时间的长短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仔细考虑过的。(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对理科的忽视,只是每天安排在其上的时间较少,也是必须每天加以复习的。)于是我始终坚贞不渝地献身于语文。
时间慢慢流逝,我终于掌握了疏远已久的语文知识,模拟题也做了百余套。我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期冀着品尝胜利的果实。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得多。几次模拟考试下来,成绩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比以前有进步,却抵不上我付出的汗水。我看着那些平日并不倾心于语文的人却拿了我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分,第一次有了种被欺骗的感觉,一颗火热的心被扔到了冷水里。“那么辛苦干什么?语文这东西全靠蒙。看我,分多高!……”那得意洋洋的声音像一根长针刺痛我的心。深夜时,我目视黑暗,不住地问自己:“我真的错了?付出真的并不等于收获?……”坚强的心会受到怀疑的蹂躏却不会被捍碎,我又重新找回了信心:毕竟还没到高考,最后的胜负还没有决定;既然付出就不会后悔,毕竟还没有失败。几天后,我又重整旗鼓,继续至死不悔地学习语文。最后的高考是令我欣慰的,我得了令人满意的分数。不过我倒常常想,如果我的付出早一些开始,高三岂不是会轻松些?如果我没有那么好的数理基础,还敢那么坦然的“适当偏科”吗?如果今天让我重新来过的话,我是不会让自己那么仓促的。
吴子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免试推荐入清华大学):
语文一向是我最头痛的,我清楚地记得高一时第一次接触到高考试卷时,差点吓傻了。确实,这门的考试考题灵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文学素质和文字能力的考查很深入。这对整天埋头于数理化题海的我们确实是个挑战。因为我是海南学生,由于地域关系,汉字读音成了我比较头痛的一关卡。从高一起,我就很注意收集易读错的字、多音多义字等。只要平时阅读碰到读音不是很明确的字或者不懂意义的词语、成语,就一定要查字典,查出个究竟来,然后记到一个小本上。久而久之,高三复习时,对汉语的音、形、义的复习任务轻了很多,而那些平时的积累也成了绝好的复习材料。关于诗词背诵,高考中分占得不多,但这是“死题”,在“分分计较”的高考中,就显得很重要了,浩瀚诗海,从何背起?答曰:《唐诗》、《宋词》的精选本,在寒暑假期间甚至睡觉前的时间都可以利用。划出其中的佳句,摘抄到小本上,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陶冶了文学情操。高考压力造成的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沉重普遍无法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其他通才素质。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夹缝中求发展——把平时看的消遣性质的小说、杂志换成文学名著吧(哪怕是快餐性质的缩写本也好),那其实别有一番滋味。还有,平时看报纸要对评论时事的文章多加注意,其笔法往往能对平时的议论文写作提供启示。话题带到这儿,自然要讲讲高考中的“大头”——作文了,作文科分的高低往往决定整个卷面得分的高低。我觉得议论文对我来说,是较容易的,为什么呢?首先,我上政治课从来不走神,大家别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啊?其实,高中开设的政治课教授了许许多多的辩证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或多或少的用到它们,才可能把论点阐述得让人心服口服,光是堆砌例子和抬出“马克思曾经说过”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第二,平时注意收集论据,分门别类。现在有许多“论据宝典”之类的书,买一本来,一来可分析论据中包含着何观点,培养提取论点的能力;二来多记些论据,一举两得。我觉得语文这科最看重平时功夫,临时抱佛脚似乎没多大用处。
田蕾(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河北省忻州地区高考理科状元):
我想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语文的复习是最最“云山雾罩”的了,常常不知从何下手。首先找到好的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这种资料最好由老师提供,质量要高。可以把这本复习资料作为自己复习的纲。语文复习分为几大板块,其中有几部分的分是可以通过努力稳稳地抓在自己手里的。如字词部分,我自己的感觉是高考几个月对字词的复习,使我终生都受用不尽。我们有一位十分优秀的师哥,曾在高中三年里坚持看完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我曾在高三时效仿过他,但因为自己开始得晚,所以没能看完,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我觉得,它不仅培养了我的恒心、毅力,而且我在其中找到了乐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我从中第一次知道了拜火教,知道什么叫阳春白雪,什么叫下里巴人,所以,如果你还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不妨从现在起买一本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每天翻看几页,三年下来,头脑里装的东西,就不仅仅能经受“高考”这块试金石考验了,在你的一生中,你都会受益无穷的。其次文言文的分还是比较好拿的。因为文言文的字词一般都有固定的较为权威的解释,句式等都有其较为稳定的格式,所以不像现代文有时表现得那样“捉摸不定”。多做些有关的题目,将文言知识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最终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最后还想谈谈作文。高考作文常选用议论文作为考察文体。命题者不仅想从文章中看到考生的文笔如何,还想通过文章看到考生是否能对各类事物作出自己独特的合理的反应,是否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写文章时,首先要认真审清题目,给自己概括出一个符合命题人命题意图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适时地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一点,临场发挥所占的比重较为大些,但是能否提出得力的论据来支持论点就全看平时的积累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取的。应经常地看看报纸、看看新闻,了解一下学校以外、家庭以外,还有些什么,这个社会在悄悄发生着哪些变化,这既可作为自己平时的消遣,也为高考作文积累了宝贵的素材,这方面,男生往往要比女生做得好些。最后强调一点就是高考答卷时要注意自己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晰,评卷老师的印象分也是很重要的喔!
于洪淼(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河北省高考文科第三名):
先谈一下中国源远流长的语文吧。总的来说,我答语文选择题,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的。语言很大程度依赖于语感,或许会有一些这样的经历,你一看题,第一感觉是选择A,但再仔细琢磨,却发现B、C、D不同程度上也可以,那联系语境来说,可能A才是最恰当的一个。当然这并不包括看错题目疏忽大意之过。而现代文阅读则需细细品味,甚至如牛一样反刍,字词放在句中看,句子依靠段落看,段落则离不开整篇文章了。这几年作文多写议论文,我的应付方法是先提炼出两三个或更多的中心论点,择优、颖者,然后以它为中心辐身状的四散寻找分论点,多问些为什么?怎么样?所以我的作文结构大多是总分式扣并列式的。对中心思想的提炼,有绝招如下:可以从不同的人物上发表评论,可以选择人物的话中比较深刻的一句评论,还可以从某件事一分为二的评论,从反面立意等。作文还有一招:即多阅读一些范文。模仿是个有效的方法。至于对开头的一二题,我称呼它为“下笔威”,内容可真不少,往往考前准备了一大套,却还会碰上稀里糊涂的字、词、音,真让我觉得得不偿失,所以后来我就不是特别重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一篇: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12点原则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