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江苏省淮安中学《赤壁赋》教案19» 正文

江苏省淮安中学《赤壁赋》教案19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   阅读:68825

概要:《赤壁赋》教案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冯píng虚御风 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ò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 蜉fú蝣 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1)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 (通“缭”)3.知识了解 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2.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 (1)

江苏省淮安中学《赤壁赋》教案19,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赤壁赋》教案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

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

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正音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冯píng虚御风  愀qiǎo然

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

舳zhú舻lú    横槊shuò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    蜉fú蝣

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2)山川相缪  (通“缭”)

3.知识了解

  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

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1.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

1. 第一段

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讨论

明确:

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分组讨论第一段所写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并给第一段文字所描写的画面起个名字。

讨论

明确:《赤壁夜游图》,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③小组研究背诵策略

指导层次理路。首句点题,“泛舟”“赤壁”四字是下文写景、议论的依托。次写泛舟所见景象,而以风、水、月为主,为下文“苏子曰”一段张本;写景用虚实相济之法,先实后虚,虚景(即“浩浩乎”一句)伏下段“乐”字。

2. 第二段

①第一段写的是“乐”,第二段写的是“悲”,那么是什么东西促使这一情感转化的呢?

明确:客人悲凉的箫声

②舷歌之后,赋中又写了客吹洞箫之声。课文是怎样描写箫声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讨论

明确:

写箫声:苏轼借助夸张、想象、比喻,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把洞箫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渲染箫声的悲凉。

③从开篇处到第二段末,赋的情感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箫声起,悲意生。从开篇至此处,情绪变化正是由欢乐转为悲哀。

④本段对歌声和箫声的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讨论

明确:承上启下。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⑤小组探讨背诵策略。

指导: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九歌》中“桂棹兮兰”“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客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层次理路。“乐”字承上。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以下写箫声,为“客曰”一段作烘托,兼伏下文苏子“问客”。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精读3—5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1.第三段

①诵读本段,客的这一段话很富于感染力,能真切地打动读者,说一说为什么达到这种效果?

讨论

明确:景:悲凉苍茫  

情:悲观失望

      理:人生短暂

      语言:骈散结合,感染力强

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你能举出几句这方面的诗句吗?

A.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D.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③这一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④各组背诵,探讨背诵策略。

指导:句法。首句及“客曰”中陈述句“顺流而东也”和三个反问句是散句,其余都是骈句。“方其”“况吾与子”是统领字,不计。

层次理路。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客曰”一段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问”组成,先因望月而问“孟德之诗”,次因望地而问“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这是主要的一问,为下文写悲做铺垫。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着眼与曹公对比,突出自己的渺小,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并以“托遗响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一
》《江苏省淮安中学《赤壁赋》教案19》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