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3» 正文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3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930

概要:(3)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明确: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得人生呢,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4)思考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谁在喊呢? 明确: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雨打在瓦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我们姑且把这种屋子称为瓦屋。接下来作者又在哪里听雨了,感受如何,一起看6.7.8段6、7、8自然段 在瓦屋内听雨 清脆可听 轻轻重重轻轻 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 想到历史上王禹 在黄冈竹屋内听雨 急雨声如瀑布 密雪声比碎玉 9、10自然段 朗读、9、10两段 日式的古屋里听雨 黄梅雨 霏霏不绝 湿黏黏 台风雨 浪涛翻滚 铺天盖地 雷雨 雷霆万钧 滂滂沛沛西北雨 雨打芭蕉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3,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明确: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得人生呢,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4)思考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谁在喊呢?
   明确: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雨打在瓦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我们姑且把这种屋子称为瓦屋。

接下来作者又在哪里听雨了,感受如何,一起看6.7.8

678自然段   在瓦屋内听雨   清脆可听    轻轻重重轻轻  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

              想到历史上王禹  在黄冈竹屋内听雨  急雨声如瀑布   密雪声比碎玉

  

910自然段   朗读、910两段

  日式的古屋里听雨  黄梅雨   霏霏不绝  湿黏黏

                    台风雨   浪涛翻滚  铺天盖地

    雷雨     雷霆万钧  滂滂沛沛

西北雨   雨打芭蕉  秋意弥漫

  5)、作者先写了雨韵,又写到了雨的音乐,并且讲到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现在讲到了日式古屋里听雨,大家看一下这两段写在日式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
   明确: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写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感受到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

感受:单调而耐听的音乐   是回忆的音乐(江南   四川)


       但是是梦总会醒的,是回忆总会回到现实的,于是他又无法不回到70年代的台北,回到那个黑白的公寓时代,瓦的音乐成了绝响,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历史的记忆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家国之痛的遗憾。
      由此11段:写70年代的台北没有音韵的雨季

 

在此我们已很清楚: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  体味雨  串起人生感悟  目的就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

 

3、“听雨”是从视觉角度感受雨韵,除此而外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感知那冷雨?

看看(视觉)嗅嗅闻闻(嗅觉)舔舔(味觉)

 

4、哪一段从视觉写观雨?感受?

4自然段

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难睹的景象

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

而在台湾看无非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云缭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又一次回到了我们中国。而且讲到了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只有这种情调才更像我国的山水画,才更有古中国的情韵。这里作者有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