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正文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330

概要: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任明 初唐四杰第一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传诵不衰的名篇。唐末王定保《摭言》卷五已记载有创作此文的传说,据宋初《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所引: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清才浚发,构思无滞。年十三(《摭言》做“十四”),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友,乃宿构《滕王阁序》,俟宾合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即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吟移晷。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 由于事迹富有传奇性,后世还将这故事敷衍为话本(如《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杂剧(如明代郑瑜《滕王阁》)、戏曲(如清代周皑《滕王阁》)等。人以文传,可见文学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其性质犹如史传或碑记文的赞或铭。武汉大学《新选唐诗三百首》(一下简称“新选”)分析序和诗的关系为:“前者(指序)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后者(指诗)可以是序的概括和缩写。”这个看法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

  初唐四杰第一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传诵不衰的名篇。唐末王定保《摭言》卷五已记载有创作此文的传说,据宋初《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所引: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清才浚发,构思无滞。年十三(《摭言》做“十四”),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友,乃宿构《滕王阁序》,俟宾合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即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吟移晷。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

  由于事迹富有传奇性,后世还将这故事敷衍为话本(如《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杂剧(如明代郑瑜《滕王阁》)、戏曲(如清代周皑《滕王阁》)等。人以文传,可见文学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其性质犹如史传或碑记文的赞或铭。武汉大学《新选唐诗三百首》(一下简称“新选”)分析序和诗的关系为:“前者(指序)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后者(指诗)可以是序的概括和缩写。”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它以简约的文字感染读者,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这是任何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比拟的。然而,由于凝练,也给正确理解带来了困难,因而古人就有“诗无达诂”的慨叹。一般而言,即使内容朦胧暧昧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而由于作品艺术的魅力、音调的铿锵、辞藻的华美,所以尽管理解的角度和深浅有所不同,阅读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美感享受,依然无害于欣赏。但是,提到鉴赏,似乎在欣赏之外,要有所鉴别的意思;也就是尽可能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诗作的涵义,包括其中的讽喻或寄托。这就首先应该弄清楚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写作的时间和背景,否则就很容易陷入“郢书燕说”的境地,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滕王阁诗》因有《滕王阁序》这把钥匙,其涵义一般尚不难索解。所以用这首诗为例,排比近年来出版的选本中对此诗的各种解释,从鉴赏角度,试做一些分析,以就正于先达。

  先引原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对于初唐四杰,不少文学史家都评为“他们都富有才情而又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因此,“很自然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勃郁不平的感慨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王勃的《滕王阁序》(包括诗),确实是这种“才情”和“壮志”,“不平感慨”和“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但是,自清代吴调侯、吴楚材的《古文观止》用“伤古思今”四字笺释“阁中帝子今何在”一句以后,近年的选本基本上沿着这条路子解释全诗。如聂文郁的《王勃诗解》(一下简称“诗解”),即论定“本篇是一首抚今追昔的吊古之作”。究竟是不是“伤今思古”“抚今追昔”?这涉及到作品主题思想的问题。

  我们知道,滕王和王勃是同时人。据《旧唐书?滕王元婴传》,李元婴死于文明元年(684),而王勃死于上元二年(675)。即使研究界对王勃的终年有异说,亦没有太大的悬殊,总之,王勃死时滕王尚在世。同时,滕王阁建于显庆三年(663)以后,《滕王阁序》如按《摭言》作于王勃十四岁的话,是龙朔三年(663),即据《古文观止》所定作于咸淳二年(671),距阁的建成亦不过十年刚出头一些。所以,就作序的当时而言,滕王不是古人,滕王阁也不能称古迹,这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吊古、思古说的基础是不竖实的。

  其次,《滕王阁序》作于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的热闹场合,作品是用来奉献参与宴会的主人和宾客的。创作的环境和条件,也决定了作品的主题不可能是衰飒之音。试想,哪有可能在高官显爵铺张扬厉的宴会上大说丧气话,而且居然能够受到赏识的情理?

  这里不妨再参证一下序中的原文。初唐,是我国封建经济上升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读书人固然亦难免有失意的,也就是“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但仕途的坎坷并没有使他们丧气绝望,即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勃认为,当时有“圣主”、是“明时”,“失路之人”应该是“所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未晚。”而诗人自己的抱负是,“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之长风”。以上引文,所表现的都是有所期望、有所追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其中找不出伤古思今、悲慨厌世的痕迹。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王勃《滕王阁诗》试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