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829

概要: 6.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7.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应用课)编写:张维新 审核: 审批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理解孟子的说理方法.学习方法 诵读 自主 合作 探究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按学习小组分开,组与组进行比赛。如第一组开始读课文的某一段或某几句,读完之后,可任意点其他小组来翻译,翻译对了,可由翻译对了的小组再读课文的某段或某几句,让其他小组翻译,以此类推。教师或其他同学可随时纠正。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并作阅读提示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6.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7.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应用课)

编写:张维新    审核:   审批

学习目标

1理清思路,理解孟子的说理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按学习小组分开,组与组进行比赛。如第一组开始读课文的某一段或某几句,读完之后,可任意点其他小组来翻译,翻译对了,可由翻译对了的小组再读课文的某段或某几句,让其他小组翻译,以此类推。教师或其他同学可随时纠正。

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并作阅读提示

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2.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                              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4.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用原文回答。

                                                             

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5.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           ”思想。

6.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         

孟子对曰:“王好战,                                                           则何如?”

曰:“不可,                       。”

曰:“王如知此,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