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陈庆德《寡人之于国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寡人之于国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626

概要:提示:这一章孟子论述了“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思想。孟子主张国家统一。实现统一,孟子反对杀人,也就是反对战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也就是行仁政者能统一天下。 注释:①卒:(cù)突然,出人意料。②槁:干枯。③油然:盛多的样子。④沛然:大雨滂沱的样子。⑤浡(bō)蓬勃的样子。⑥人牧:治理百姓的人,指人君。牧:牧养,这里引申为治理。⑦由:同“犹” (孟子谒见梁惠王,出来以后,对人们说:“远远打量,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以后,也看不到足以令人敬畏的气势。他蓦地问我:‘天下要则那样能够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归于统一就会安定。’‘那么谁能统一天下呢?’他又问道。‘不随便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我回答道。‘那么又有谁来追随他呢?’他又问。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愿拥护他的。您知道禾苗的生长情况吗?如果七、八月份久旱不雨,那禾苗就会枯萎。(但如果)天上又出现降雨云,并降下大雨,那禾苗就会生机勃勃地重新生长起来。像这种情况,有谁能改变呢?现在各国国君,没有谁不是杀人成性地暴君。倘有一位不随便杀人、不草菅人命地君王,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期待他解救。果真是这样,老百姓归附

陈庆德《寡人之于国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提示:这一章孟子论述了“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思想。孟子主张国家统一。实现统一,孟子反对杀人,也就是反对战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也就是行仁政者能统一天下。

注释:①卒:(cù)突然,出人意料。②槁:干枯。③油然:盛多的样子。④沛然:大雨滂沱的样子。⑤浡(bō)蓬勃的样子。⑥人牧:治理百姓的人,指人君。牧:牧养,这里引申为治理。⑦由:同“犹”

(孟子谒见梁惠王,出来以后,对人们说:“远远打量,不像个君的样子;走近以后,也看不到足以令人敬畏的气势。他蓦地问我:‘天下要则那样能够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归于统一就会安定。’‘那么谁能统一天下呢?’他又问道。‘不随便杀人的君能统一天下。’我回答道。‘那么又有谁来追随他呢?’他又问。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愿拥护他的。您知道禾苗的生长情况吗?如果七、八月份久旱不雨,那禾苗就会枯萎。(但如果)天上又出现降雨云,并降下大雨,那禾苗就会生机勃勃地重新生长起来。像这种情况,有谁能改变呢?现在各国国君,没有谁不是杀人成性地君。倘有一位不随便杀人、不草菅人命地君王,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期待他解救。果真是这样,老百姓归附拥戴他,就像水流向低处,湍急迅猛,什么也挡不住啊!”)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bi]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官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躃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凭借自己逃跑五十步,而嘲笑那些逃跑一百步的,你看他怎么样?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完。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就能让老百姓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4)申之以孝悌之义

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育告诫他们。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陈庆德《寡人之于国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