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陈庆德《季氏将伐颛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季氏将伐颛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984

概要: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原创一体化教学案《季氏将伐颛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选自苏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经世济民”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范畴。学习的意义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由爱国的感情转而投身振兴国家的建设,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并激励自己经世济民的思想。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落实文言句式。教学中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情感和思想表达。目标与要求: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了解《论语》。2、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3、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4、人文教育上,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积累1、2段知识过程:一、简介孔子及其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作为思想家,在政治上,他要恢复“礼”制,因为当时已经礼崩乐坏,但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推行他的“礼”与“仁”的主张。因为未能让诸侯接纳自己,孔子退而收教大量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陈庆德《季氏将伐颛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原创一体化教学案

《季氏将伐颛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经世济民”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范畴。学习的意义一是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二是人文教育上,由爱国的感情转而投身振兴国家的建设,崇敬那些为祖国,为正义,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并激励自己经世济民的思想。教学中,文言知识,应当落实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落实文言句式。教学中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情感和思想表达。

目标与要求:

1、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了解《论语》。

2、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句的基础知识。

3、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

4、人文教育上,激励学生经世济民的思想意识。

教时设置:2教时

1教时

要点:整体了解,积累1、2段知识

过程:

一、简介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作为思想家,在政治上,他要恢复“礼”制,因为当时已经礼崩乐坏,但孔子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继续推行他的“礼”与“仁”的主张。因为未能让诸侯接纳自己,孔子退而收教大量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来实现他的主张。作为教育家,孔子特别重视“因材施教”,再则是要求学生有一个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20篇,语录体文集,内容主要是记述孔子的言行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本书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

二、交代本文涉及的背景

春秋末期,周天子已经难于号令天下诸侯,即便在诸侯国内,诸侯王也难以维系绝对权力,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势力逐渐强大,作乱渐多,最大的一次叛乱在昭公之时。据《史记》称,当时季孙氏因与后氏斗鸡生隙,而起冲突,昭公大概有一点恨季孙氏的跋扈,故站在后氏一边,助之攻季孙氏。这时叔孙氏、孟孙氏恐季孙氏败后自己的势力发生动摇,乃相救季孙氏,结果把昭公之军打败,昭公奔齐。本文所反映的是季孙氏欲攻打属于鲁国附庸国的颛臾,实际上是想扩大自己,削弱王室。孔子极其反对这种毫无礼制的野蛮攻伐。此时冉有,季路是季氏的家臣,他们实际上是拥护主子的做法,所以遭到孔子的强烈批评。

三、朗读课文

1、注意读音:

颛臾    冉有    虎兕    柙    椟   近于

zhuān yú  rǎn yǒu  hǔ sì  xiá  dú       bì

2、指名读,再散读

四、看注解,结合工具书,同学间合作疏通文意,翻译文章。

1、疏通第1段,弄懂下列词意

见于——有事——无乃尔是过与——以为——社稷——何以伐为

(见,召见,参见;于,被。指用兵的事。“无乃……与”猜测性语气的固定结构,译为“这不是……吗?”。“以为”就是“以之为”,让他做。国家。“何以……为”反问性语气的固定结构,译为“为什么……呢 ?”。)

2、相互翻译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冉有、子路两人被孔子召见,他们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

3、提问:针对这件事,孔子是什么观点?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理由?

(孔子的观点是反对季氏攻打颇臾。理由有三个方面: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2、颇臾在邦域之内(不必伐);颇臾属于社稷之臣也(不当伐)。  )

4、疏通第2段,弄懂下列词意

欲之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    焉用彼相矣    虎兕    柙    椟    过

(之,代指季氏攻打颇臾这事。施展才能就接任职务。停止任职。危险。助手。猛兽。木笼。木匣。责备。)

5、相互翻译

(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五、朗读背诵1、2段课文。

2教时

要点:疏通完毕,总结思考

过程:

一、背诵1、2段

二、看注解,结合工具书,同学间合作疏通文意,翻译文章。

1、疏通第3段,弄懂下列词意

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和无寡——安无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相夫子——分崩离析——萧墙之内

(坚固。舍,舍弃,回避;欲之,想要那样做;为之辞,为自己找借口。也,音节助词无实意;有国有家者,指诸侯和大夫。寡,人口少;均,均匀。和平相处,人口就不会少。安定,国家便不会倾覆。如果。修明;来之1,使之来。来之2,来了,之,助词无实意;安之,使之安心。辅佐。分裂破碎。宫墙,借代鲁国国君。)

2、相互翻译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氏的封地费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回避想要那样做却为自己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担心人口稀少,只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民贫穷,只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国家便不会倾覆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明道德和教化招致他们。既然他们来了,就要使得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道德和教化招致;国家分裂破碎,却不能守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对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

[1] [2]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陈庆德《季氏将伐颛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