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雨霖铃》说课稿4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871

概要: 例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问1、情人的离别,照我们当下的情形,一般采取怎样的方式?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执手”?为什么不用“吻别”“拥别”“话别”或是“挥手告别”甚至是“挥着手绢”等方式。 学生可能只会注意到作者当时没有现在开放,不可能“吻别”“拥别”。但这种理解是浅层次的,教师要诱导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执子之手,与君偕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牵手”,此处“执手”一方面写出其“不舍”,另一方面,“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接,充分体现了柳词“俗”与“直”的一面。 此处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1、将“去去”改为“此去”如何? 问2、“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如何?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这不矛盾吗? 采用讨论的方式,可由学生先提出可供置换的意象或词语,再进行比较,品评。 此词不是简单的写离情别意,而更多的渗透了作者

《雨霖铃》说课稿4,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例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问1、情人的离别,照我们当下的情形,一般采取怎样的方式?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执手”?为什么不用“吻别”“拥别”“话别”或是“挥手告别”甚至是“挥着手绢”等方式。

     学生可能只会注意到作者当时没有现在开放,不可能“吻别”“拥别”。但这种理解是浅层次的,教师要诱导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执子之手,与君偕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牵手”,此处“执手”一方面写出其“不舍”,另一方面,“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接,充分体现了柳词“俗”与“直”的一面。

     此处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1、将“去去”改为“此去”如何?

     问2、“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如何?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这不矛盾吗?

     采用讨论的方式,可由学生先提出可供置换的意象或词语,再进行比较,品评。

     此词不是简单的写离情别意,而更多的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之感。这一点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

     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问1: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问2: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处,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问3:改为“杨柳岸,凄风冷月”如何?

     问4:改为“今宵梦醒何处”如何?

     如学生有困难可稍作解释“名句”的特征,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类比。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五)、再次诵读本文,争取背诵

     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建议由学生讨论,找意象。学生对意象的分析只要扣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对学生未分析的意象,教师可适当提示补充。

     (六)、小结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了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想必也会有某种特别的感受,写下来吧。

     (七)、作业(任选一题)

     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2、比较《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3、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场景,不少于100字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雨霖铃》说课稿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