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陈情表》教案26

[02-26 17:09:2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   阅读:68613

概要:二、导入新课: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2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研读:(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二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按时间顺序。(3)表时间和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追加问的方式) 提示: 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

《陈情表》教案26,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二、导入新课: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研读: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二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按时间顺序。

(3)表时间和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追加问的方式)

提示: 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4).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5)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提示: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小结: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首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全,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研习第3、4段: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6、通译并熟读第4段。

7、小结:

第三段--述祖孙更相为命的关系,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而辞不赴命。本段一开始就摆出圣朝的施政纲领:“以孝治天下”,那么自己有祖母需要照顾,理应留在祖母身边,以尽孝道。又贬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最后申述不能奉诏就职的原由。祖母病情严重,生命垂危,“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些都是实情,显得真切感人。

第四段--恳请晋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本段换一个角度陈述理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一“短”一“长”的对比,说明奉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报效朝廷。接着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作结。

五、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板书: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
                                                         揭示矛盾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忠心

祖母病笃(情)    尽孝日短
                                                         分析矛盾
孝治天下(理)    尽忠日长

先尽孝后尽忠                                         解决矛盾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归纳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注音解释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2、古今异义
①九岁不行    不行:不会行走。今常用义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今常用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③晚有儿息      息:子女,这里指子。今无此义。
④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

[1] [2] [3]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
》《《陈情表》教案2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