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泰格特《窗》教案2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26

概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提高朗读、复述等口头表达能力。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造性阅读。3、情感目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小说的结构特色,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2、教学方法:诵读法、激疑探究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第一课时(13-2-58)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导入新课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是呀,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2、检查预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斑 斓 (lán) 克 制(kè) 争奇斗 妍 (yán) 栩栩 如生(xǔ)(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充塞(sè) 惭愧(kuì) 气喘吁吁(xū) 俯瞰(kà

泰格特《窗》教案2,标签: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提高朗读、复述等口头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3、情感目标: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小小说的结构特色,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诵读法、激疑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13-2-58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1、导入新课

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是呀,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2、检查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斑 斓 (lán)     克 制(kè)    争奇斗 妍 (yán)     栩栩 如生(xǔ)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充塞(sè)    惭愧(kuì)    气喘吁吁(xū)    俯瞰(kàn)

3、学习新课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2)复述课文,同桌交流

4、分析课文内容

(1)情节结构

提问:小说情节发展有哪些环节?

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提问:本文既为小说,是否也符合这样的情节发展规律?如果是,具体应该如何划分?

明确: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两人关系友好。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4-7):写“不靠窗口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这是故事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4、5):紧承前文.写“靠近窗口的病人”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同伴听了感到是一种“享受”。

第二层(6、7):写“不靠窗口的病人”嫉妒心恶性发作。

第三部分(8-12):写“不靠窗口的病人”见死不救。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13-15):写窗外只有光秃秃的一堵墙。

提问:小小说篇幅短小,惜墨如金,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窗外风景?

提示: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增强了悬念,造成了落差。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公园美景,这些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这些可以看成是蓄势,而最后却是一堵墙,自然是陡转。陡转既要出乎意料之外,又要合乎情理之中。总之,悬念、蓄势、陡转是小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

(2)人物形象

技巧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才是小说的生命。

课堂活动:讨论一下本文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拿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汇总小结:

近窗者——开朗热情、舍己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远窗者——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

5、解读补充习题

(1)揣摩下列语句,讨论问题

A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这句话为什么笼统地说“外界”?)

引导读者对“外界”景象的想象,为“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埋下伏笔。

B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这句话为什么加“很显然”三个字?)

“很显然”是倾听者感受,因为讲述者描述的景象无比优美,他信以为真了。为下文他想占有窗口的床位留下伏笔。

C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里写那位病人的感受包含哪两层意思?)

其一,陶醉在病友描述的窗外美景中;其二,心里无比渴望住上窗口的床位。

D 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个人为什么起初还“感到惭愧”?“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个想法含有什么严重的因素?)

他心地本也善良,知道这个想法包含了自私、嫉妒,所以“惭愧”。  含有想通过不择手段方式满足愿望的因素,为后文见死不救埋下伏笔。

E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这句话中的“纹丝不动”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嫉妒心恶性发作,一心想占据窗口那个床位,所以置他人性命不顾,表现了灵魂的丑恶。

(2)本文以“窗”为题,有什么含义?

“窗”是全文的线索。是自然之窗,也是心灵之窗。

(3)小说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句话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由这句话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思想境界。

(4)文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指出第一位病人是否真的看见了他说的美丽的景色,因为那堵墙也许是后来砌上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解。

以那堵墙原来就有为好,更能体现靠窗的那位病人高尚的品质。其一,他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其二,他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别人。

(5)按课文选择填空

A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 A 。 (A、外界  B、外面  C、外头  D、外)

B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 B 。 (A、娱乐  B、消遣  C、消磨  D、打发)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泰格特《窗》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