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83

概要:投影: 吏呼:汝家有男丁否? 妇啼: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尚有他人否?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怒呼:如此,叫我二人如何交差? 妇悲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师生合作朗读 师:按照我们刚才的朗读,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是,却显得拖沓繁冗,诗歌的简约之美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即使是叙事诗,也是诗歌,而不是散文,构思仍然是很重要的诗人把老妇置于前台,而把小吏的活动放在幕后,诗圣构思的技巧,是很高超的啊 师:目睹这幕人间悲剧上演,诗人的心情如何? 生:同情老妇人的悲惨遭遇 生:愤怒,对官吏残暴的不满 师:可是,这是平定叛乱的战争,课文下面的注释里有保家卫国,是当时人们的职责啊 生:未必表达了对老妇人的赞扬?我读不出来 师:诗人在《石壕吏》里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官吏的批评指责,也有对老妇人的同情和赞扬他天明登前途的时候,一定是百感交集的吧我们用一张幻灯片来总结一下这三首诗歌的相关内容—— 投影: 师:我们看到,这三首诗歌写作的时代,横跨二十多年,是杜甫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壮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投影:

吏呼:汝家有男丁否?

妇啼: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尚有他人否?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怒呼:如此,叫我二人如何交差?

妇悲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师生合作朗读

师:按照我们刚才的朗读,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是,却显得拖沓繁冗,诗歌的简约之美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即使是叙事诗,也是诗歌,而不是散文,构思仍然是很重要的诗人把老妇置于前台,而把小吏的活动放在幕后,诗圣构思的技巧,是很高超的啊

师:目睹这幕人间悲剧上演,诗人的心情如何?

生:同情老妇人的悲惨遭遇

生:愤怒,对官吏残暴的不满

师:可是,这是平定叛乱的战争,课文下面的注释里有保家卫国,是当时人们的职责啊

生:未必表达了对老妇人的赞扬?我读不出来

师:诗人在《石壕吏》里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官吏的批评指责,也有对老妇人的同情和赞扬他天明登前途的时候,一定是百感交集的吧我们用一张幻灯片来总结一下这三首诗歌的相关内容——

投影:

 

师:我们看到,这三首诗歌写作的时代,横跨二十多年,是杜甫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壮年时光他没有像当初面对泰山时发誓的那样登上人生的顶峰,却一步一步滑向了社会的底层写下石壕吏的这一年,失望的杜甫做出了人生中一个痛苦的决定,辞去官职,辗转到达了四川成都,开始了他人生中更潦倒的一段生活,却也开启了他诗歌创作上的另一个高峰现在,我想问问,通过这一番的认识、了解,诗圣杜甫,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认为杜甫是可怜的,而且,正像老师平时说的那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眼睁睁地看着官吏把这个老妇人抓走,为什么不去制止呢

师:是啊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可能不是我们课堂上可以解释得清楚的,你不妨先自己去想想,我课后有充足的准备了再跟你单独聊聊你思考问题的角度,非常值得肯定

生:在我心目中,还是那个登泰山时的意气风发的杜甫印象最深刻

生:我用八个字来形容杜甫——有心爱国,无力回天!

众生鼓掌

师:真棒!你化用了谭嗣同临终时候的一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再次强调,联想是语文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

生……

师: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独特体验,都很好,但我认为还不够前面我们说过,面对伟大的事物和人物,我们要学会崇敬作为一个语老师,我希望语文课堂是一座桥,让同学们通过这座桥亲近杜甫,崇仰杜甫为了上好这堂课,我翻阅了整本《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诗成为圣亦为史》我们一起来读我写的这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引用了很多杜甫的诗句,我用红字标出来了的,我读其他部分,你们读杜甫的诗句,最好能注意根据我的文章的提示,读出诗句应有的感情!

诗成为圣亦为史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沉甸甸的名字——不仅因为他在诗歌创作史上继往开来的沉甸甸的成就,也因为他历尽艰辛而依然悲天悯人的沉甸甸的情怀

年轻的杜甫,有显赫的家世,有雄伟的志向,有大把大把美好的光阴,漫游齐赵,裘马轻狂,好不潇洒!在这样的漫游中,他登上了五岳之首——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在这样的漫游中,他遇见名满天下的李白,一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被后人认为是李白的“一生小像”;在这样的漫游中,即使科举考试落第,也充满了不过试试身手而已的洒脱与浪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杜甫,意气风发的年轻杜甫

但,杜甫,以“立功立德立言”为终生理想的杜甫,怎么肯终日漫游、狂歌、痛饮,而不为社稷苍生谋!于是,他来到长安求官,想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梦想这一呆,就是十年!

杜甫才情卓著,但是官运却并不亨通,长安十年,最大不过当了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期待的“宰辅之臣”遥不可及,未曾预料的“安史之乱”却爆发了!登高远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虽在,皇帝却仓惶出逃;城春,草木深长,而亲人音讯杳无这样的现实郁结在心,诗人怎能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十年的宦海沉浮,十年的人情冷暖,使杜甫逐渐逐渐的认清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逐渐褪去了浪漫主义色彩,而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国破了,小民又岂能安然无恙!从此,45岁的杜甫,开始了颠沛流离、四处飘零的人生

中年之后的杜甫,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与风雨飘摇的唐王朝一起飘摇“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离乱的生活,黑暗的现实,使他成为了人民苦难的代言人“三吏”“三别”,标志着杜甫的诗歌创作已经完全褪去了浪漫主义色彩,而渐渐显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再也写不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样豪情满怀的句子,而是低低地低低地沉吟“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政治的腐败,现实的黑暗,人民的疾苦,一桩一桩,一件件,摆在了杜甫的面前,他不再留恋官场,毅然绝然地辞官而去,辗转来到远离战乱的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

草堂的生活是安宁的,他甚至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一个人在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时光如果就停留在这一刻,多好!可是,秋天来了,秋风来了,茅屋被吹破了,他寄居之所摇摇欲坠!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凄风苦雨中,即使在这样的摇摇欲坠中,他心里想的依然是别人,是天下苍生他声嘶力竭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是杜甫!这就是圣人杜甫!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成为了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然而,杜甫超越了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依然想要兼济天下,其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日月同辉!

如果统治者能听到杜甫的声声呐喊,如果统治者也能多少推己及人,则社稷幸矣,苍生幸矣,杜甫幸矣!然而,然而统治者高高在上,哪管他小百姓“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哪管他小百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晚年的杜甫,连成都的草堂也呆不下去了他买了一条船,顺水路而下,想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洛阳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终于没有回到家乡洛阳,更没有回到他寄托了一生梦想的长安收容他最后的身体和心灵的,只是一叶孤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