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2» 正文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67

概要:《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远安县荷花镇中学 曹小玲(444211)一、教材解读《地下森林断想》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本文紧扣题目中的“断想”,从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三个方面来组织材料,从而引发出对顽强生命“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品格的赞美与讴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本文写于“文革”结束不久,我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社会的变迁和作者的经历,与文中地下森林的遭遇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本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具有感动人心、启人深思的魅力。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火山爆发、地下森林等相关的资料。 2、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加以运用。3、体会作品揭示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 2.品味作品精炼、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并学会运用。教学难点: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2,标签: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

远安县荷花镇中学 曹小玲(444211)

一、教材解读

《地下森林断想》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本文紧扣题目中的“断想”,从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三个方面来组织材料,从而引发出对顽强生命“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品格的赞美与讴歌,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本文写于“文革”结束不久,我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社会的变迁和作者的经历,与文中地下森林的遭遇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本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具有感动人心、启人深思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火山爆发、地下森林等相关的资料。

 2、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体会作品揭示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
    2.品味作品精炼、优美、富含哲理的语言,并学会运用。

教学难点: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三、学情分析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感悟生命的内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学生会觉得内容松散而杂乱;再加上文章篇幅很长,学生阅读起来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会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法处理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选择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本文。①课前让学生搜集地下森林和火山爆发的资料,指导学生充分的预习课文。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内容更形象直观,增大课堂容量。③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方法的引导,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多角度的交流感悟。④从课堂走向生活,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和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因此安排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

第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第二:研读课文,揭示主题。第三:赏读课文,美点追踪。第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第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环节一: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

1出示地下森林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概括画面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地下森林的雄伟壮丽和勃勃生机,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出示课题——《地下森林断想》。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产生了哪些疑问?(从题目入手来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一种方法)

3速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找一找:文中所写的地下森林在哪儿?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速读课文是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一种能力要求。通过快速阅读,可让学生捕捉重要信息,把握文章思路,整体感知内容。其中的1、2、6、18段,可让学生对地下森林恶劣的生长环境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有个初步的感受。

环节二:研读课文,揭示主题。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

(一)教师提问:文章的题目是《地下森林断想》,“断想”是什么意思?作者主要想像了哪几幅画面?(让学生交流后明确:文中火山爆发的场面和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都是作者由所见到的地下森林引发的想像,本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

(二)观看火山爆发的短片,给画面配解说词。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火山的资料。

2播放火山爆发的短片,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配解说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火山的有关知识之后,通过看短片,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火山爆发对地球的毁灭与破坏,从而对地下森林劫后重生的顽强精神理解的更深刻。配上解说词,是想让学生紧扣文本,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梳理地下森林形成的漫长过程

1找出表时间以及事物变化的关键词句,作上批注。

2先自主归纳、整理成一段完整的话,再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再进行感情朗读,更能让学生感受地下森林形成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并为其精神品质而感染。                                                        

(四)感悟精神品格,揭示本文的主题

这是本课的难点,我打算用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悟读课文,完成这一任务。

问题1:你认为地下森林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文中相关的句段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紧扣文本,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归纳出地下森林的品格。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揣摩13、20、24段。

问题2:同学们,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在赞美地下森林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从文章拟人化的语言、情景交融的写法,不难看出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并不仅仅是在赞美地下森林。教师再作适当点拔:一方面,紧扣文末两段中一些关键词来体会其深刻含义;另一方面,教师补充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学生揭示本文的主题——作者是在赞美一切

环节三:赏读课文,美点追踪。

问:同学们,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美,有的语句富含哲理,写法上也很有特色,你能举例谈一谈吗?

如:我认为“___________”语言优美,好在__________________。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地下森林断想》说课稿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