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泰山日出》导学案2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97

概要:《泰山日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2.精研课文,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学习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学习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导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二、课前热身 1、创作背景 (课文的背景资料,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阅读。) 本文选自《巴黎的鳞爪》。 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2.关于徐志摩(查阅资料,简要写出你对作者的了解)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英留

《泰山日出》导学案2,标签: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泰山日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学习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二、课前热身

 1、创作背景 (课文的背景资料,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阅读。)
   本文选自《巴黎的鳞爪》。 作为东方文学的泰斗,泰戈尔不仅有“天竺圣人”之誉,还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世界性诗人。在他一九二四年来华访问前夕,“泰戈尔热”已来势汹涌。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个卓越的比喻。这是何等倾心的盼望、何等热烈的迎候,何等辉煌的莅临!诗人以他才华横溢的想象和语言,描绘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迎日图。

 2.关于徐志摩(查阅资料,简要写出你对作者的了解)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曾赴美、英留学,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他从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3、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    )   无(    )   醒(    )   厚(    )  雾(    )  溟濛(     )飒(    )   祈祷(    )   层(    )   蜿蜒(    )  驰骋(    )   涛(    )    四(    )   浮(    )  海力士(    )无(    ) 横(   )     消(    )

:                                   

:                  

毳:

豁;                       

拓:                          

隅:                 

翳:                        

溟濛:                      

飒:                  

累:

莽莽苍苍:

(3)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课文已经自然划分成三部分,概括三部分的内容。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日出前对云海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2、文章是如何写太阳升起的?

3、本文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

教师点拨:这里的“光明”是双关语,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会的光明。光明(即东方)在文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情感,使人感到这一不仅仅是自然意义的光明。作者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并不消极颓废,而是积极地呼唤迎接光明的到来。文章中如“光明”“复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现“五四”精神。作者夸张的欢乐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来之不易,它经历了漫长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冲破了重重的障碍,也得以觉醒,这艰难的获得让作者悲喜交互。

4、比较刘白羽和徐志摩描写旭日东升时写法的异同。

(二)合作研讨(交流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泰山日出》导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