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 正文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   阅读:68725

概要:《〈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2006年12月在全市高二教学研讨会上所作的讲座江苏省如皋中学 刘国良 教研室何老师给我出了个题目,要我就高二阶段如何开设选修课谈一点意见。我也是刚接触苏教版新教材,正在思考、探索如何开设选修课,尚未总结出什么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所以让我来谈这样一个问题,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但我一直在关注各地有关开设选修课的信息,阅读了报刊上的一些探索文章,以及先于我们开设选修课的学校的做法,所以我今天的报告只是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向各位老师做个简单的介绍。 今天重点谈《〈史记〉选读》的开设。在正式涉及《〈史记〉选读》之前,我想先从宏观的视角谈谈对选修课认识。认识选修课 一、选修课程与新课标课程理念“新课标”于2003年4月颁布,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是新课标所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它是整合国外课程设置的先进理念与做法而成的。 国外课程设计大体有三种不同属性的价值取向: (1)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即学校教育当然应该以传授这种知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

——2006年12月在全市高二教学研讨会上所作的讲座
江苏省如皋中学  刘国良
      教研室何老师给我出了个题目,要我就高二阶段如何开设选修课谈一点意见。我也是刚接触苏教版新教材,正在思考、探索如何开设选修课,尚未总结出什么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所以让我来谈这样一个问题,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但我一直在关注各地有关开设选修课的信息,阅读了报刊上的一些探索文章,以及先于我们开设选修课的学校的做法,所以我今天的报告只是作为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向各位老师做个简单的介绍。
      今天重点谈《〈史记〉选读》的开设。在正式涉及《〈史记〉选读》之前,我想先从宏观的视角谈谈对选修课认识。

认识选修课

      一、选修课程与新课标课程理念
“新课标”于2003年4月颁布,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是新课标所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它是整合国外课程设置的先进理念与做法而成的。
      国外课程设计大体有三种不同属性的价值取向:
      (1)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即学校教育当然应该以传授这种知识为主,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并走向文明未来的保证。代表人物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2)注重社会因素的设计。即注重社会功能性知识,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始祖应该是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他以“活动分析法”来确定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从而成为教育家泰勒的课程原理的基础。
      (3)注重学习者因素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倾向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在课程与学习者之间,应当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而不是让学习者去适应课程。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这三种程设计反映了课程的不同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
      新标准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实际上是借鉴了上述三种价值取向的合理成分。新课标的三“性”同这三种价值取向有着某种对应关系。
“时代性”对应于“社会因素”,“基础性”对应于“知识因素”,“选择性”对应于“学习者的因素”。
      三“性”在新课程设置中相互融合,都体现着时代性,但着力点又有不同。必修课突出的是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突出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的是选择性。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体现适应不同个性,寻求适合于每个人能力、个性特点的教育,成为选修课的直接价值支撑。
    二、选修课的地位
      新课标规定了必修和选修的比重,必修课程占1.25学年,共10学分;而选修课程占1.75学年,14学分。可见,选修课程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它不再是作为必修的补充或附庸而存在。必修课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保证,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共性需要;而选修课则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必修课具体,针对性强;选修课注重拓展,探究性强。因此,可以说,选修课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创新,发展多向思维等方面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史记〉选读》课程目标与教学重点的把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领悟古代文化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了解《史记》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成就,理解《史记》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深远影响,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学习惯。
      二、教学重点
      《〈史记〉选读》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既重基础又重人文上。传统教学手段中的朗读、识记等不能轻易舍弃,要让学生积累必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必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因为它毕竟是古文,有一个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在重基础性的同时,要适当偏向于人文性的探讨,通过合作探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情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品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一点将在下面做详细的阐述。
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内容取舍与板块整合的关系
      目前教科书的体例编排沿用了必修教材的专题呈现方式,全书八个专题,其中六个专题分别从“其人其事”、“体例”、“史家传统”、“理想人格”、“人物刻画艺术”、“叙事艺术”等方面呈现《史记》的内容,七八两个专题分别是“影响”和“研究”,是对学习后的成果总结,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究,从而沟通古今,激活历史,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领悟人生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教科书这样的编排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梯度,一二两个专题,其作用是认识作者和了解体例,而事实上这两个专题的课文文字过于艰深,虽然有翻译,但相当数量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已经不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我个人感觉,这两个专题的教学可以简略处理。
      第一个专题,安排2—3课时足矣。让学生看一看翻译,梳理一下文章的内容,没有必要去逐字逐句地翻译,做了也是无用功。在联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做一个专题讲座,介绍一下司马迁其人,写作目的等,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一是少年饱学对写作的作用,二是青年壮游、巡视西南的体验,这些都为他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之所以将《史记》写下去,一是出于家族荣誉的考虑,二是父亲临终将这一任务提升到“至孝”的高度,三是自己也有续《春秋》的宏愿。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看看电影《汉武大帝》中的片段。
第二个专题,重点是了解一下《史记》的体例,所选的《夏本纪》、《鲁周公世家》、《河渠书》、《六国年表》,篇幅很长,文字又很艰深,详细讲读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学生也记不住那些偏僻的字词义。这个专题建议用一节课。讲什么呢?课前让学生自己去看这四篇文章,教师所做的事是,介绍这些体例在全书中的作用。如“本纪”,课文中讲到它是全书的一个纲领,介绍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情况;“世家”是作为大通史中的分国小通史,起辅助和补充作用;“书”是介绍典章制度的;“表”就是个年谱。

[1] [2] [3]  下一页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管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