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外戏剧作品曹禺与《北京人》教案教学设计2» 正文

曹禺与《北京人》教案教学设计2

[02-27 11:51:0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外戏剧作品   阅读:68665

概要: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教学目标】1.了解曹禺“诗化戏剧”的艺术特征。 2.认识戏剧人物性格的展示与戏剧主题思想的关系。 3.理解曹禺关于《北京人》是喜剧的说明,从而拓宽学生对于喜剧类型的认识。 教学设想 一、启发学生认识《北京人》的独特性。比如,与本教材所选的其他剧目相比,《北京人》的舞台指示对于物质环境的设计与描述是最详尽的。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戏剧对于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都非常简洁。到了易卜生、契诃夫的戏剧里,舞台指示对于环境的描写开始花较多的笔墨,但《北京人》的舞台指示不仅在篇幅上超过了它的戏剧先辈,而且对于音响效果的诗意营造,也是前无古人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第三幕第一景愫方与曾瑞贞的那一大段精彩戏剧对白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段戏一直是在一个特殊的音响背景下进行的──“由远远城墙上断续送来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在凄凉的空气中寂寞地荡漾”。从曹禺写出的富于情感色彩与诗意情调的舞台指示里,让同学们感受到曹禺的诗化戏剧的美质,同时也感受到《北京人》的独特戏剧风格。 二、曹禺的上演最多、也最为人知的剧作是《雷雨》,可以让同学把《北京人

曹禺与《北京人》教案教学设计2,标签:中外戏剧作品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七单元 曹禺与《北京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曹禺“诗化戏剧”的艺术特征。 

2.认识戏剧人物性格的展示与戏剧主题思想的关系。 

3.理解曹禺关于《北京人》是喜剧的说明,从而拓宽学生对于喜剧类型的认识。 

教学设想 

一、启发学生认识《北京人》的独特性。比如,与本教材所选的其他剧目相比,《北京人》的舞台指示对于物质环境的设计与描述是最详尽的。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戏剧对于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都非常简洁。到了易卜生、契诃夫的戏剧里,舞台指示对于环境的描写开始花较多的笔墨,但《北京人》的舞台指示不仅在篇幅上超过了它的戏剧先辈,而且对于音响效果的诗意营造,也是前无古人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第三幕第一景愫方与曾瑞贞的那一大段精彩戏剧对白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这段戏一直是在一个特殊的音响背景下进行的──“由远远城墙上断续送来未归营的号手吹着的号声,在凄凉的空气中寂寞地荡漾”。从曹禺写出的富于情感色彩与诗意情调的舞台指示里,让同学们感受到曹禺的诗化戏剧的美质,同时也感受到《北京人》的独特戏剧风格。 

二、曹禺的上演最多、也最为人知的剧作是《雷雨》,可以让同学把《北京人》与《雷雨》作一番比较。剧作者在《北京人》中已经不像在《雷雨》里那样刻意地追求戏剧场景的险峻与浓烈了;再联系曹禺在谈《北京人》时也暗示过的“契诃夫影响”,把《北京人》与契诃夫的《三姐妹》也作一番对照,理解为什么人们乐于把这两部剧作相提并论,而且认为曹禺的借鉴是创造性的借鉴,诚如曹禺自己所说:“不是照搬模仿,而是融入,结合。在这种融入结合之中,化出中国自己的风格,化出作家自己的风格,总之,是引出新的创造来。” 

三、《北京人》的独特性还表现在愫方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上。研究者们都认为愫方是曹禺笔下最美的一个女性形象。然而,这个人物也有其明显的“弱点”──她性格上有逆来顺受的软弱性,不过曹禺把这种“软弱性”又表现为人性的至善。今天的人们会如何看待愫方的这种分明经受过封建家庭束缚的性格呢?这是个可以探讨的问题。又如,该如何评价愫方在第三幕第一景里对曾瑞贞的那段由衷的倾诉:“他(即曾文清)走了,他的父亲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但终归要让学生们相信:愫方最后的毅然与瑞贞一起出走是可信的,愫方这个近于理想主义的女性形象是可信、可亲、可敬的。

赏析举隅

一、《北京人》的喜剧底蕴

在戏剧评论界,曾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以为《北京人》是一出“凭吊往昔”的悲剧。曹禺却用明确的语言说明他写的是一出礼赞青春的喜剧。他说:

“有人曾说《北京人》是作者唱出的一首低回婉转的挽歌,是缠绵悱恻的悲剧,是对封建社会唱的一首天鹅之歌。这些说法我都不同意。我觉得《北京人》是一个喜剧……我觉得喜剧是多种多样的……我说《北京人》是喜剧,因为剧中人物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继续活下去,并找到了出路,这难道不是喜剧吗?”

曹禺认为喜剧有多种样式。有莫里哀的喜剧样式,但这并不是惟一的样式。曹禺把《北京人》的喜剧性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喜剧性相提并论,他说:“我觉得《北京人》是一个喜剧,正如我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喜剧一样,《罗》剧中不少人死了,但却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气息,所以是喜剧。”

因此,要理解《北京人》的喜剧性,主要并不是着眼于剧中的像江泰这样的曾有喜剧性性格特征的人物,而是应该着眼于全剧的“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气息”的精神升华。 

我们要认清貌似悲剧的喜剧底蕴。比如瑞贞与曾霆的协议离婚,表面看来是让人感伤的事件(曾霆毕竟也是个品性不错的男孩儿呀),但仔细一想,他们的离异给他们都带来了重新生活的可能。再如,曾文清的死,乍一看来也是件悲伤事,但实际上这正是曹禺所说的“剧中人物该死的都死了,不该死的继续活下去,并找到了出路”的喜剧性底蕴,因此曾文清的死也不啻是一个“人间喜剧”。 

尽管《北京人》的调子有些忧郁,但曹禺说这种忧郁的调子是他“对那个时代的感觉”,并不影响整个剧本蕴含的生气勃勃的青春气息。 

曹禺对于《北京人》是个喜剧这一观点的坚持,有助于我们找准对这个剧本思想意蕴作整体把握的角度。与其说《北京人》是对旧的、沉沦中的昨日的“北京人”的一曲挽歌,毋宁说是对于新的、成长中的明日的“北京人”的一首赞歌。剧本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黑暗,但更反衬出了勇敢地从这个封建泥潭中挣脱出来的新的青春生命的光焰。因此,《北京人》里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是淡淡的欣喜,是深蕴的乐观主义。 

二、《北京人》中的新人形象 

《北京人》的乐观主义的高潮是瑞贞与愫方的最终离家出走,这对应着全剧的最后一句舞台指示──“远远传来两声尖锐的火车汽笛声”。她们乘火车上哪儿去了呢?曹禺后来说:“我清楚地懂得她们逃到什么地方去了,那就是延安。但是,我没有点明。”这就是《北京人》中的新人的形象高度。 

瑞贞是最早觉悟的。她受的是新式教育,容易接近革命思潮。在戏开幕之后,她已经下定了走出这个封建家庭的决心。她的戏剧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说愫方与她一起出走。 

愫方是曹禺笔下最美的一位女性形象,在这个形象里注入了他的极大的精力与情感(曹禺承认在愫方的形象里有他妻子方瑞的影子)。曹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愫方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见过她的人第一个印象便是她的‘哀静’。苍白的脸上恍若一片明静的秋水,里面莹然可见清深藻丽的河床,她的心灵是深深埋着丰富的宝藏的。在心地坦白人的眼前那丰富的宝藏也坦白无余地流露出来,从不加一点修饰。她时常幽郁地望着天,诗画驱不走眼底的沉滞。像整日笼罩在一片迷离的秋雾里,谁也猜不着她心底压抑着多少苦痛与哀怨。……她温厚而慷慨,时常忘却自己的幸福和健康,抚爱着和她同样不幸的人们。然而她并不懦弱,她的固执在她的无尽的耐性中时常倔强地表露出来。” 

仅仅用“善良”二字来形容愫方的好心肠还不够,至少要在“善良”前面加个“太”字。她太善良了,以至于会这样真情投入地去爱那个不成器的曾文清,会那样逆来顺受地去照拂那个虚伪而暴戾的曾皓,这些我们不一定能认同的愫方的行为,却又是她那真诚忘我与以德报怨的美德的一个反映,她的似乎是有局限性的地方反倒显示她的博大。因此,《北京人》一剧导演蔡骧当年在对愫方作形象分析的时候,说了这样的话:“你不能不承认,即使你不同意她的生活态度,却不能不赞扬她的善良品质。”而曹禺说得更明确:“人都说愫方傻,她怎么能爱上文清这个‘废物’?她不是傻,是她心地晶莹如玉,是她忘记了自己。”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中外戏剧作品中外戏剧作品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外戏剧作品
》《曹禺与《北京人》教案教学设计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