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选修《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正文

苏教版选修《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阅读:68527

概要:②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译文: 35.阅读全文填空:(4分)作者表面上写 ,实际上是悲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6.这篇文章寥寥数语,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一个典型特征: ,作者赏明月,看松柏,自放于山水之间,这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 的情怀。《后赤壁赋》参考答案1. B 冯——píng, 戛——jiá 2.D (应解为“高”) 3.B(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苏教版选修《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②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译文:                                                                   

35.阅读全文填空:(4分)

作者表面上写          ,实际上是悲         。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6.这篇文章寥寥数语,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一个典型特征:      ,作者赏明月,看松柏,自放于山水之间,这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                        的情怀。

《后赤壁赋》参考答案1. B  冯——píng,    戛——jiá  2.D (应解为“高”) 3.B(A边走边唱,C提着衣襟,D筑在树梢处的鸟巢)   4.C(A结构助词“的”,B跟随,C“可是”/“回头看”,D恰好)  5.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6.A(④⑤不是写景)    7.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8.B  9.C 10.B  11.D  12.A    13.C   14.A  15.A(一个表顺承,一个表转折,译为但是)B.恰好C.表示目的D.任凭16. B  履:登、踏

17. A.(A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B项中两个“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C项中两个“而”字,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D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18.①木叶尽脱  仰见明月  行歌互答②断岸千尺  水落石出  1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羽化而登仙

20. 景物色彩由秋季的明朗清丽、平宁悠远转为冬季的阴暗压抑、险峻肃杀  21.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结尾借此含蓄地传达出他企图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心态。

23.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24.①这个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②可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③留着你意外的需用。④先前的景象再也不能辨识了。⑤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⑥回到家里找妻子(妇人)为此事想办法(商量此事)。⑦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走出,将要回到临皋去。两位客人跟随我,同过黄泥坂。⑧我提起衣裳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分开稠密的杂草,蹲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古木,手扳着鹘鸟栖宿的高巢。府视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两位客人已不能跟我爬山了。

25.如:《赤壁赋》描写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草木,景色峭拔,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谈到某点并言之成理即可。(3分) 

 26.可观。可观,可乐,者也。酉离,醉,木,饱。也,乐?

 27. A。  中,指内心。

28.①那些为了求福而躲避祝患的人,以为幸福令人高兴而祸患,使人悲伤。

   ②就好像以缝隙中看别人争斗,又怎能明白胜负的原因呢?

29.(1)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2)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30.C(之代指石钟山命名的由来)

31.得名由来  反对  怀疑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32.推崇  改变志节、行为   通“倘”、或许    放开手脚干一番事

33.A (A“而”:都是连词, 并且,表递进。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于”:介词,在。/介词,比。D“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4.①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②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35.

36.闲   失意抑郁

参考译文:

石钟山记

《水经》上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临深潭,微风掀起波浪时,水和石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象大钟一样。这种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寻访了它的遗迹,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着听听它的声音,南边的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的敲击停止以后,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然而这种说法,我更加怀疑。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苏教版选修《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