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二子说》教学设计6(表格式)» 正文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6(表格式)

[02-27 12:26:1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阅读:68775

概要:明确:都带车子旁,和车有关;通过说明其构造在车上的功用来体现的;托物寓意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1、苏洵这篇用心良苦的名二子说,不仅表现出他对两个儿子的深切了解,也对两个儿子进行人生为人处事的深刻教诲,表达了一位高深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重望和深深劝勉所谓知子莫若父,名如其人,那么我们在了解了苏轼苏辙的名字的缘由之后,老师想到孔子,想到李白,想到了祖荻,想到了刘邦、项羽,想到了无数名人和凡人的名字,想到他们名字一定都有特殊的含义你能不能对自己的名字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期待进行一番独到的解读? 明确:学生对自己的名字或自己感兴趣的人的名字进行交流解读 2.教师与学生对话: 其实无论文中的苏轼苏辙,还是同学们的名字,都不能称之为名字名字名字有名还得有字因为苏轼从小生性旷达,苏洵希望他在轼的位置上瞻前顾后,所以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高瞻远瞩,谨慎小心,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相对比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仿效依循,谨慎持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的名取个恰当的字吗?明确:师补充有关古人名字的常识名字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6(表格式),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明确:都带车子旁,和车有关;通过说明其构造在车上的功用来体现的;托物寓意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1、苏洵这篇用心良苦的名二子说,不仅表现出他对两个儿子的深切了解,也对两个儿子进行人生为人处事的深刻教诲,表达了一位高深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重望和深深劝勉所谓知子莫若父,名如其人,那么我们在了解了苏轼苏辙的名字的缘由之后,老师想到孔子,想到李白,想到了祖荻,想到了刘邦、项羽,想到了无数名人和凡人的名字,想到他们名字一定都有特殊的含义你能不能对自己的名字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期待进行一番独到的解读?

    明确:学生对自己的名字或自己感兴趣的人的名字进行交流解读

  2.教师与学生对话:

   其实无论文中的苏轼苏辙,还是同学们的名字,都不能称之为名字名字名字有名还得有字因为苏轼从小生性旷达,苏洵希望他在轼的位置上瞻前顾后,所以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高瞻远瞩,谨慎小心,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相对比较放心,取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仿效依循,谨慎持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的名取个恰当的字吗?

明确:师补充有关古人名字的常识   

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

古人因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夏商代两代人的名如夏桀商汤;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注重玄学,讲究高雅,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僧佑;唐宋时,道僧红极一时,以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

古人都因名取字,两者相联,通称名字,清朝王应奎做了最权威的阐释: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jī簪)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师作诵读指导:第一段写轼取名的原因及对轼的担心,朗读时介绍轼的功能特点时应声音洪亮,清晰、沉稳,对轼的担心应读的语重心长,低缓沉重些第二段整体应读得轻松、豁达些,以表现放心、愉悦之情

(生反复诵读并试背这几段文字

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问题探究:

1、“性格决定命运”“知子莫若父”苏洵在两个孩子年幼时对他们的担忧和期待,竟真的成了两个孩子今后的宿命我们来看一下苏轼和苏辙今后的人生轨迹

明确: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嘉祐二年(22岁)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32岁),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42岁),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祐八年(56岁)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jiá)城县(今河南郏县)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眉山人,晚年自号颍(yǐng)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

仁宗嘉佑二年(18岁)与苏轼一起中进士

熙宁五年(31岁),出任河南推官

元丰二年(40岁),其兄苏轼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他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监筠州盐酒税

元丰八(46岁)年,旧党当政,他被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右司谏,进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哲宗元佑四年(50岁)权吏部尚书,出使契丹还朝后任御史中丞

元佑六年(52岁)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执掌朝政崇宁三年(65岁),苏辙在颍川定居,过田园隐逸生活

2、历尽仕途坎坷、人世浮沉的苏轼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写过一首《洗儿诗》来表达他对后世儿孙的期待:“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同学们能想到他把一生的经验教训结集成知,给自己的儿子起了什么名字吗?

     明确:苏迈  苏迨  苏过

五、课堂小结

(PPT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期待和心愿,惟愿儿孙幸福安泰,为人子女的我们既要学习苏辙的深沉稳重、冲和淡泊的性格,也要克服苏轼一生未克服的旷达不羁、锋芒毕露的弱点,韬光养晦,进德修业,从而回报父母的拳拳挚爱之心!现在让我们怀着对苏洵的赞佩,对三苏的崇敬,带着对父母的感恩,再一次背诵全文! 

六、当堂达标  拓展提高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名二子说》教学设计6(表格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