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正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912

概要: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11、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15字)。(3分) 1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超过15字)。 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要超过15个字)。(6分)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二)子贡曰:“管仲非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11、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不要超过15字)。(3分)

                                                                        

12、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超过15字)。

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不要超过15个字)。(6分)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③匡:纠正。 ④衽:衽,衣襟。 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

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译文:                                                                   

(2)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译文:                                                                    

14、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拓展延伸】

孔子生活在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具有志道据德、传承文明、振兴华夏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论的言谈,主要涉及家庭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国家责任论三个方面。两千多年来,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激励、鼓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所体现的积极向上的责任意识和精神原则带有普世性和永恒性,当今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

2.《论语》雍也第六篇第二十八章: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誓,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一章很有意思,因为提问者是端木赐,他是孔子学生中最富有的一位,与贫穷的颜回形成了两个极端。而且端木赐的富有不是来于父母的馈赠和遗产,而是靠己敏锐而老道的经商才能。孔门学说能够传播很广都得益于这位富有的学生用财力去支持和推广。我们现代所说的“儒商”这个词的始祖和原型,就是他——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由于子贡能言善辩,口伶俐,颇有外才能,兼其深谙商业低买高卖之商理,所以颇清高。

他非常认同孔子的学说,所以当他通过转卖货物、投资致富后,便想实现老师所说‘仁’的境界。于是才有了这段对话。

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人广泛地、无条件的把好处送给民众,救济民众,让民众都得到帮助。这个人怎么样,可以算得上是您说的仁人了吧?”子贡在这里说的这个人,其实是暗指己,也就是用隐晦的话说:“老师,如果我拿出钱来帮助大家,而且不要好处,那我是不是就达到了您要求的具有了‘仁’的品德了呢?”  

孔子明白子贡话里隐含的意思,但他又知道子贡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这可能是子贡有钱了以后的一种我炫耀,但方向是正确的。所以孔子并没有打击子贡的这种显摆,反而幽了己一默:“能做到这种地步,何止是达到了‘仁’!那一定是圣人了。我做不到!即使远古时候像唐尧虞舜那样拥有绝对威望和权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