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王维生平及诗风特点 2、理解王维诗歌的思想感情 3、掌握王维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在高考中能科学解题。 (三)、情感目标 感悟王维诗歌中的闲情逸致,领略如画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从形象、语言、手法等多角度分析王维作品,掌握王维诗作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难点:王伟使各种的禅意理解。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先练后讲反思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今天,
王维诗歌鉴赏略谈(教学案例),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王维生平及诗风特点
2、理解王维诗歌的思想感情
3、掌握王维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在高考中能科学解题。
(三)、情感目标
感悟王维诗歌中的闲情逸致,领略如画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从形象、语言、手法等多角度分析王维作品,掌握王维诗作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难点:王伟使各种的禅意理解。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先练后讲反思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今天,我们就来赏析王维的诗歌。
二、王维生平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著名诗人,世称“王右丞”。原籍太原祁人。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少年多才,开元九年(21岁)中状元后,即解褐为太乐丞,开始了仕宦生涯。34岁那年,赴洛阳,献诗中书令张九龄,次年他便拜右拾遗,到王维50岁时,离朝屏居辋川,上元元年(760年)夏,60岁的王维转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第二年七月便去世了。
三、主体
(一)、翻开课本,请看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 内容感知:朗读、学生描述内容:
参考:(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后四句抒写幽居山林的生活乐趣。
2、请你试着从绘画美的角度,感悟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分析解题思路:要做这个题目,我们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呢?牵涉到绘画美,那一定是关于画面,所以我们要确定作者写了什么(列举对象,重绘图景)?怎么写的(确定表现技巧)?写的怎么样(阐述表达效果)?为什么写(结合诗歌主旨)?
(1).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A.首联写田家生活。
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佛家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自然景色。
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2)本诗表现了王维怎样的思想志趣?
C.颈联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世俗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之差别。充满了闲情逸致。
D.尾联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是《庄子•杂篇•寓言》的杨朱,前往老子处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二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3)、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寓禅理(脱离尘俗、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于写景叙事中
用典明志。
(二)王维诗歌中的自然景象——“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解题思路:景——境——情)
明确:
①诗中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等自然景物,以及浣女喧竹、渔舟穿莲的百姓生活;②构成一幅清幽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秋景图;③表现了作者对安闲淳朴生活的向往。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