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华阳君芈戎,楚昭王母宣太后之同父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先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县北),故称华阳君,后封于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故又称新城君。公元前266年,与魏冉同被免职遣归封地。(22)“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23)“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 ǎ【原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1)有随、和之宝,(2)垂明月之珠,(3)服太阿之剑,(4)乘纤离之马,(5)建翠凤之旗,(6)树灵鼍之鼓。(7)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8)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9)郑、卫之女不充后宫,(10)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11)江南金锡不为用,(12)西蜀丹青不为采。(13)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14)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15)傅现之珥,(16)阿缟之衣,(17)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18)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19)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20)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
李斯《谏逐客书》原文和译文(翻译),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ǎ 【原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1)有随、和之宝,(2)垂明月之珠,(3)服太阿之剑,(4)乘纤离之马,(5)建翠凤之旗,(6)树灵鼍之鼓。(7)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8)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9)郑、卫之女不充后宫,(10)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11)江南金锡不为用,(12)西蜀丹青不为采。(13)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14)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15)傅现之珥,(16)阿缟之衣,(17)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18)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19)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20)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注释】(1)“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致”,达,得。“昆山”,即昆仑山。(2)“随、和之宝”,即所谓“随侯珠”和“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所得的夜明珠和楚人卞和来得的美玉。(3)“明月”,宝珠名。(4)“太阿”,亦称“泰阿”,宝剑名,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5)“纤离”,骏马名。 (6)“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作为装饰的旗帜。(7)“鼍”,音tuó,亦称扬子鳄,俗称猪龙婆,皮可蒙鼓。(8)“说”,通“悦”,喜悦,喜爱。 (9)“犀象之器”,指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10)“郑”,国名,姬姓,始
【原文】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1)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2)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3)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4)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5)却宾客以业诸侯,(6)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7)
【注释】(1)“太山”,即泰山。“让”,辞让,拒绝。(2)“择”,通“释”,舍弃,抛弃。(3)“却”,推却,拒绝。(4)“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
【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1)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2)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注释】(1)“益”,增益,增多。“雠”,通“仇”,仇敌。(2)“外树怨于诸侯”,指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它诸侯,从而构树新怨。
全文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