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小说欣赏选读《话题:情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话题:情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阅读:68899

概要: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细节只为局部情节服务,不与情节主线相关,有时干脆就没有情节主线。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问老人“鸽笼没锁上吧”,老人回答“没有”,这是一个非常传神的细节,但是它与情节的关联程度就很小。这时,整体的情节主线不突出了,细节实际上是统属于一个整体的氛围。用情绪和氛围来代替情节主线,以统摄全篇。我们看到,《安东诺夫卡苹果》也是如此。它的细节可谓密密匝匝,但却仿佛一地碎银,读者如果只追随故事,也许会觉得这些细节很繁琐,只有当我们跟着作品的情绪,一点一点地体会,才会发觉,这些细节一个都不是多余的,而是被一个大的情感场凝聚在一起。(二)情节运行的方式1.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在强调戏剧性的传统小说中,情节的运行方式,整体上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情节一点一点向最后的结局逼近,整个情节呈历时状态,轨迹如同一段抛物线,情节和故事性一路攀升,高潮为顶点,在下滑的一刻戛然而止,结局来到了。在这个模式中,一切都为了奔向高潮和最后的结局。因为目标太过明确而且可以期待,也会带来一个问题:读者在阅读中,为了追索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

《话题:情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细节只为局部情节服务,不与情节主线相关,有时干脆就没有情节主线。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问老人“鸽笼没锁上吧”,老人回答“没有”,这是一个非常传神的细节,但是它与情节的关联程度就很小。这时,整体的情节主线不突出了,细节实际上是统属于一个整体的氛围。用情绪和氛围来代替情节主线,以统摄全篇。我们看到,《安东诺夫卡苹果》也是如此。它的细节可谓密密匝匝,但却仿佛一地碎银,读者如果只追随故事,也许会觉得这些细节很繁琐,只有当我们跟着作品的情绪,一点一点地体会,才会发觉,这些细节一个都不是多余的,而是被一个大的情感场凝聚在一起。

(二)情节运行的方式

1.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在强调戏剧性的传统小说中,情节的运行方式,整体上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情节一点一点向最后的结局逼近,整个情节呈历时状态,轨迹如同一段抛物线,情节和故事性一路攀升,高潮为顶点,在下滑的一刻戛然而止,结局来到了。在这个模式中,一切都为了奔向高潮和最后的结局。

因为目标太过明确而且可以期待,也会带来一个问题:读者在阅读中,为了追索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线索,从而跳过了中间的许多章节。作家许多精心构建的局部篇章都被忽略了。长篇小说尤其如此。作家不可能为了紧紧抓住读者,故意减少或取消这种空隙和停顿,而只把力气放在这四个环节,因为密不透风的情节会破坏故事本身所应有的张弛,影响作品的美学效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直追情节、忽略细节的阅读状态,很多作家想了诸多方法,比如,尽量在空隙和停顿之处做到有趣,吸引读者停留下来。当然这是古典形态小说的作家热中的花招。

到了现代形态的小说作家跟前,为了在讲故事中获得更大的自由,有些作家干脆取消故事的高潮,甚至不再遵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运行历时性的、线性的基本模式,转而创造出新的方式来连缀小说中的诸多事件,比如《追忆似水年华》《喧嚣与骚动》的散点往复式,在记忆的碎片中随意跳动;《弗兰德公路》的全景共时式,各个场景都是同时发生的等等

但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基本模式还是被许多作品所继续使用,这不仅因为它简单易懂,而且本身也还有很多可以为其增彩的因素。

2.摇摆

摇摆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常常就是摇摆的过程。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我们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不管这个图形多么复杂,它都是由大大小小的摇摆组成的。

摇摆的弧度可大可小。细小的摇摆,如《素芭》中素芭的心理活动。倘若只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就很简单,只是一个毫不出奇、甚至不会引发多少怜悯的悲剧故事。但是哑女素芭心理活动的摇摆,使得这条简单的情节线索拥有了一条丰满的暗线。而在悲剧和审美上的深度,也大为增加。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中,写到拉斯柯尔尼科夫要杀房东老太太时,他内心的犹疑和彷徨也是细小的摇摆。

针对全篇的摇摆,比如《炮兽》《丹柯》和《炼金术士》(节选),作家在故事开头和结尾之间,通过一个个细节左冲右突,摇摆到底,将小说写得既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

摇摆走到极端,就成了“否定之否定”──在每一次摇摆中都走向原来的反面,摇摆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无止境的否定,情节得以巧妙地运行。此时,它的效果不仅针对情节本身,对小说所能达到的深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一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痴情少女的绝笔,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因为母亲的结婚不得不离开这里。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下等候,一心只想委身于他,被他误认为卖笑女郎,一个人默默忍受着一切,直到他俩的爱情结晶得病夭折,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于是他们一反平日少管闲事的习惯,趁着机会大大发泄一通。那一次,我们这群十足中产阶级的餐友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形。……

其结尾让人惊叹,那是一个巨大的否定之否定:那个女人以及我们这些读者都认定那个男人在受到如此感化、且又做出那样一番忏悔之后,一定离开赌场而去他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们却随着这女人无意识的最后一眼,看到那个男人又坐在了赌桌前。对那个女人来说,一切的努力都等于零,而对于作品而言,这个零,却使得作品的意味骤然放大。

“摇摆”的一种极端方式是变线。

小说情节的进展一般都是按照其内在逻辑向前推进的,但有时候也会突然发生转向,从原有的情节发展的脉络上脱开去,开始另一个事件的叙述,以此创造出另一个情节的生长点。这种情节的变线通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有联系的变线。

这种变线虽然不遵循上下文的情节运行逻辑,但是在整个小说情节的语境里却是不唐突的,有它变线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变线只是对局部而言,在大的情节框架里还是遵循内在逻辑的。《九三年》《战争与和平》等小说,经常从一个场景跳脱到另一个场景,开始另一条线索的叙述。

第二种,没有联系的变线。

这种变线方式主要存在于现代小说和后现代小说中,尤其是后者。它往往既不符合上下文的逻辑,也不符合整体情节的内在逻辑,而是硬生生地另辟蹊径,展开情节。在《墙上的斑点》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话题:情节》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