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登临词二首《桂枝香》《念奴娇·登多景楼》教案设计3» 正文

登临词二首《桂枝香》《念奴娇·登多景楼》教案设计3

[08-26 03:43:2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阅读:68713

概要:教学目标: 1、体会《桂枝香》一词作者对六朝因荒淫相继覆亡的感叹,体会《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作者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策略的否定和批判,感受作者积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 2、积累掌握登临词中常见意象的涵义。 3、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 教学重点:1、了解典故运用的作用。2、对登临所见景象进行赏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等等。而其中又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有名。这是苏轼官贬黄州时,面对滔滔江水,联系自己的仕途遭遇,所产生的人生体验。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气势雄壮的怀古之作,它是与苏轼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

登临词二首《桂枝香》《念奴娇·登多景楼》教案设计3,标签: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目标:

1、体会《桂枝香》一词作者对六朝因荒淫相继覆亡的感叹,体会《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作者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策略的否定和批判,感受作者积极北伐抗金、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

2、积累掌握登临词中常见意象的涵义。

3、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

教学重点:1、了解典故运用的作用。2、对登临所见景象进行赏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等等。而其中又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有名。这是苏轼官贬黄州时,面对滔滔江水,联系自己的仕途遭遇,所产生的人生体验。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气势雄壮的怀古之作,它是与苏轼同时代的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体验呢?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安石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桂枝香》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宋神宗即位,召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升为参加政事,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大官僚地主豪商的特权,希望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由于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谨,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道劲有力,有如其文。词,所作不多,但能“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这首词在黄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注有“金陵怀古”的题目。有人考证这是编者根据词意所加。但从词作的实际看,是很切合这个题目的。这词就是登临金陵而怀古,进而伤今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作者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宁年间。 

2.基本解读: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慨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缅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戒,体现了一个政治家锐利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力。(主旨) 

1)上片写景。起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词意,表明此下所写的都是亲目所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登临的地点、季节、气候。“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化用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澄江静如练”,对所目睹的水光山色作总的静态描绘,纯属自然景观。“似练”、“如簇”,很简括,也非常形象。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写动景。写出了人的活动,侧重于人文因素的描写。“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残阳、西风,给人以萧索的感觉,整个景象的氛围以悲情为基调,与下片中的“悲恨相续”相呼应。“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接“征帆去棹”。“星河”,指长江,“鹭起”,由长江中的白鹭洲联想到白鹭鸟,着一“起”字,灵气盎然。“画图难足”,对当前所见之景作总的概括和赞美。 

-

2)下片怀古,抒发感慨。“念往昔、繁华竞逐。”总领下片词意。“繁华竞逐”把六朝的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了出来。“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是“繁华竞逐”而亡国的一个典型事例,举其典型,概括其他。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意思是说,隋军大将韩擒虎已经攻到了陈朝的国都 (即作者现在所登临的金陵)的城门之外,而陈朝的皇帝陈叔宝还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在寻欢作乐。这是诗人的典型化了的艺术语言。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实际情形是,陈、张躲藏在井里,隋军攻人后,才把他们从井里拉上来俘虏了。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杜牧的诗句,更为真实。词人当然也深明此理,所以依然以之入词。“悲恨相续”,极有概括力,说明像陈朝这样的事例是前后相继发生的,并非个别特例。以下对吊古者的批判:“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的历史教训应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自唐朝以来,人们来此登高吊古,仅仅是“漫嗟荣辱”而已。这样的空叹兴亡,在作者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有价值的是要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如果不吸取教训,那只能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词人看来,六朝之所以“悲恨相续”,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鉴之”。那么现在朝廷的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清醒了呢?词人说,没有。“六朝旧事”五句,都是说这个问题。六朝旧事已经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可叹的是他们的历史教训,至今还没有引起当朝者应有的警惕。“但寒烟衰草凝绿”,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最后化用杜牧《泊秦淮》诗的成旬,情景与小杜诗大体相近,而用意更为深刻警策,且极具含蓄美。“至今”、“时时”,绝不是为了词律的需要而添加上去的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宋朝从真宗到仁宗、英宗时期,都是沉醉于表面的承平而过度挥霍,宫廷开支之大,皇帝赏赐之滥,冗官冗员之多,都是空前的。君臣们花天酒地,鱼山肉海,坐食山空,国库枯竭,危机时露。词人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上神宗皇帝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都有所记述。这些弊端,正是他要变法的重要原因所在。在词人看来,如再不醒悟,必然重蹈六朝的覆辙。 

3.鉴赏要点:

1)立意高远。作者不是沿袭传统的登临怀古,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家的锐利目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但是词中的议论全都是用史实说话,用形象说话,毫无说教之失。这首先是词,是艺术作品,毕竟有别于政治论文,因作者能融政治识见于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寓政治批判于所叙写的史实之中,读来很有浑成之感。 

2)善于用典。如,“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千里澄江似练”,融化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将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略作变通,新意丰厚。每处援引前人成句,都能浑成妥帖,都融进了词人自己丰富的新意,犹如经过了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移位或加减。 

[1] [2]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登临词二首《桂枝香》《念奴娇·登多景楼》教案设计3》相关文章